•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上海高校

人文化人 树根立魂

时间:2017年01月24日 信息来源:同济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应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约请,2016年12月23日下战书,由同济大学门生和指点员演出的校园版歌剧《江姐》在教育部机关礼堂唱响。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沈晓明,教育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魏士强等向导干部在内的近700名观众观看了演出。演出结束时,观众们向台上这些来自同济不同院系的通俗门生们致以了雷鸣般的掌声,甚至还有年迈的老党员情不自禁从坐席上站起来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为什么非表演专业的通俗“95后”大门生们能将年代久远的红色经典演绎得如此有感染力?为什么他们能走出同济、走出上海,站上教育部的舞台?为什么这么多来自教育部机关、直属单位和中间国家机关工委果党员干部们要来接受这些门生们带来的红色洗礼?树根立魂,以文化人,这些答案或许都能从同济大学长年以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工作中寻得答案。

人文化人  树根立魂

“感受江姐的信奉与理想,使我也憧憬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从教育部演出归来后,江姐的饰演者之一——同济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的本科生贾童谣谨慎地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说真话,刚刚进大学时的我们,对《江姐》的故事并没有什么概念,总觉得那个年代离我们太远,但在表演之后,我和同窗们都深深地被这些真实存在的人与故事所打动了,走进江姐的时代与人生,感受江姐的信奉与理想,使我也憧憬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同济95后的大门生深情演绎,将68年前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故事,生动呈如今舞台上,鲜活的人物形象使我一次又一次热泪盈眶,女儿给我上了一堂特别的党课,使我这个老党员对红岩精神有了更加深刻解读,为孩子们半年来的磨炼和坚持、成长和蜕变感到欣慰。”一名参演门生的家长也在同济的官方微信上如此留言道。

人文化人  树根立魂

老党员与演员们握手

      据悉,同济版校园歌剧《江姐》本来是黉舍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声乐教学内容,而在中外诸多经典中选择这出红色经典来进行教学,同济经过了深思熟虑——再造“江姐”形象的小说《红岩》的作者之一是同济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44级校友杨益言,他和罗广斌合作,撰写了这部红色经典著作,现在让门生们读《红岩》,演“江姐”,不仅是专业的训练,也是对黉舍历史与精神气质的学习与传承。

人文化人  树根立魂

门生演员们演出成功后喜极而泣

      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黉舍党委在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果支撑下,将该剧改编为适合门生演出的全本歌剧,向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献礼。改编后的《江姐》吸纳了多个学院门生参演,“起初以为不会有太多非专业的同窗感爱好,没想到在黉舍网站上挂出演员招募关照时,我的手机都快被同窗们的报名短信塞满了!”黉舍艺术中间的负责先生说道。面对同窗们的参与热情,黉舍对《江姐》更加正视,不仅让剧组在校内多次演出,还积极对接江姐的田园四川,让同窗们先后两次出沪来到成都、宜宾巡演,与当地干部群众同上了三场“情景党课”。在剧组中待得时间长了,同窗们对角色的理解也愈发深刻,甚至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也不再是明星的八卦与新上映的电影,而是剧中的人物生理分析与台词对照——功夫不负苦心人,在教育部机关礼堂大获成功的同窗们喜极而泣,台下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党员甚至特地在散场后等在演员通道中,坚持要逐一与同窗们握手、合影……

人文化人  树根立魂

      事实上,《江姐》在同济的成功并非无意。每年复活入学,校史馆几乎是每一个新同济人了解黉舍历史与精神传承的必去之处,1948年同济门生“反迫害,争民主”的“一•二九门生活动”被记入史册,“五卅”爱国活动中捐躯的校友尹景伊烈士、“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校友殷夫烈士、曾任敌后抗日县长的校友袁文彬烈士、殉难于重庆中美合作所“白公馆”的周均时校长等同济英烈事迹也有各种文档影像向年轻人们逐一呈现。此外,同济大学“一•二九”活动纪念园是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也是大学复活、新进教师、党员干部教育的紧张课堂,每年在这里举办的“英魂长铸”主题纪念运动,常常吸引了大量同济学子自觉前来。而在教学上,除了思政类课程之外,同济还开设了《同济大学史》等选修课,将同济百年历史长卷变为课堂语言,将同济精神的传承与红色理想信心教育相融合,成为了最受同济门生迎接的选修课之一。

“古老的昆曲艺术能在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济的这些孩子们功不可没!”

      在同济,假如说红色教育是每一名青年学子都要接受的洗礼,那么融贯东西雄厚多彩的校园文化运动则为门生们的爱好培养与素质拓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在这其中,中华良好传统文化也有一方肥沃的泥土。

人文化人  树根立魂

同济门生表演京昆艺术

      生旦净丑唱念做打,经典桥段悱恻动人。2016年,同济学子在“全国高校门生京剧演唱比赛”中名列第一,黉舍还成为教育部首批“高校中华良好文化艺术传承基地(京昆)”,这也为同济坚持了二十余年的京昆艺术教育做了一次总结。早在1987年,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一批门生们在喜好昆曲的陈从周教授的鼓励下,渐渐接触与学习昆曲艺术,并于昔时成立了同济大学昆曲社,在黉舍支撑下,社团渐渐强大,运动日渐雄厚,除了在校园内进行各类演出之外,至1990年代,以昆曲社、京剧社为代表的一批同济传统文化社团一再走出校园进行公演、巡演,在上海高校中影响广泛。2005年,上海市科教党委、市教委在同济大学设立“上海大门生戏曲艺术实践基地”,这是当时上海高校中唯一的戏曲类实践基地。黉舍坚持开放式教学,安排专业先生进行引导,约请上海京剧院、昆剧团等良好演出整体走进校园与门生交流演出,并与时俱进地通过微信、微博、QQ等自媒体与豆瓣等网络社区向市民发布每周课程、运动与演出等内容,既让社会良好资源“走进来”,又为门生戏曲兴趣者创造机会“走出去”。“同窗们的演出让我深受感动,古老的昆曲艺术能在这个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同济的这些孩子们功不可没!”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田恩荣在观看了2015年同济昆曲社的演出后如许说道。

人文化人  树根立魂

门生艺术团赴韩国演出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良好戏曲文化仅仅是同济繁荣的校园文化中的一部分,民乐团、东篱剧社、金音笛艺社、太极社、汉服社等10多个传统文化社团也在红红火火地成长起来。而在第一课堂上,黉舍还开设了60余门中华传统文化相干的课程,其中包括中国戏曲浏览(如京剧、昆曲)、经典阅读与赏析(如儒学经典、道家经典)、民族文化与历史(如中国通史、中华礼仪文化)、传统工笔乐器技艺(如工笔画、竹笛、篆刻)等,而开设这些课程的师资来源分布也特别很是广泛,涵盖了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设计与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等。可以说,良好的传统文化培育贯穿了同济大学门生培养的全过程,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同窗们耳濡目染、全程参与,对中华良好文化的自傲与自大感不自发中已油然而生。

“在同济,我们鼓励用不同的思维体例思考,少了灌输与强加,反而多了认同与包容”

      “文化为医学之魂。缺少文化的医学便少了对生命、对疾病的敬畏之心;缺少传统文化素质的医务工作者,也便少了医者仁心的情怀。我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10年余,目前是中西医结合方向的师资博士后,学习传统文化是本人爱好所在,盼望能进入同济中兴古典书院,与同舟共济者谈信奉,述情怀……”这是一封“同济中兴古典书院”首期招生中的入学申请书,2014年,书院依托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师资,在黉舍宣传部、图书馆等部门的协作与社会公益资金的支撑下建立起来。书院拥有来自同济、复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名师,开设了包括《尚书》《论语》《诗经》《春秋》等各经典在内的共17门核心课程,还同时设立书法、国画、古典音乐、古琴、茶道等实践课程,更为紧张的是,书院的招生不仅面向同济大黉舍内不同窗科专业对传统文化有爱好的师生,同时适当向社会开放,吸纳兄弟高校师生、中小学教师以及各种条理和类型的社会人士加入,目的就是要发挥大学的文化溢出效应。

人文化人  树根立魂

中兴古典书院首期开班

      书院在筹办之初仅计划招收100名学员,但招募海报宣布之后,短短时间里竟收到了近700份申请,对标“喜好、好学”的要求,经过稳重严酷的挑选,书院最后招收了350名正式学员。这其中,既有年届8旬的退休老教授,也有刚刚15岁的中门生,不乏来自石家庄、成都、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宁波等外省市各行各业的人,为了参加授课,学员们不惜乘高铁、坐飞机特地赶来。退休干部、大学教授、公务员、大夫、设计师、创业者、手工业者……门生们足不出校,就能在固准时段与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们一边共同窗习国粹,一边与这些向善向美的人们畅谈人生经历与理想信心,这本就是一次难得而且是由门生自动参与的思政教育。
       而除了“同济中兴古典书院”,同济还有多个办得绘声绘色的文化公共平台,比如集讲座、课程、展览、实践与运动交流等多种服务于一身的“闻学堂”,其取名寓意“闻见学行,育心化人”,先后约请了刘强、赵启光、柯小刚等业内名师主讲,约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间、西泠印社、上海市书法协会、台湾国光剧团等单位交流,在师生与社会公众的相互学习中,中华良好传统文化的魅力被不同人群解读着,同济的文化品牌效应也日益凸显,仅2016年就先后接待了近千人次海内外嘉宾的参访。

人文化人  树根立魂

闻学堂公开课

      更多的交流带给门生们的是更进一步的文化自傲,在同济校园中他们欢迎四海来朋,向他们讲述中国故事与同济文脉,而当他们有机会走出国门时,他们又将真正扮演中国文化的传播者与宣传队。同济先后承办了日本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韩国庆熙大学孔子学院、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孔子学院,以及日本高岛孔子课堂、日本立命馆大学孔子课堂,体系介绍、传播中华良好传统文化,多次受到国家汉办赞誉。同济学子们也先后在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圣彼得堡国立信息技术、机械与光学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上演昆曲剧目,传递“大美中国”的文化印象。

同济大学函授报名同济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同济大学)
文章热词: 人文 文化 文化人 树根
上一篇:上海牙组织修复与再生工程技术研究中间举行第一届技术引导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下一篇:黉舍召开门生就业创业工作研讨会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