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上海高校

陈望道旧居完成补葺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试运行

时间:2018年05月25日 信息来源:复旦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在复旦人的心目中,“国福路51号”是一个认识又亲切的地址。这里曾是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住所,记录了1956年至1977年间,望老在复旦的生活形迹与工作点滴。

近日,这幢掩映在绿意中的洋房经过补葺,以《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新身份进入试运营期,重新回到复旦师生和公众的视野中:一层展览以“宣言中译·信奉之源”为主题,展示《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中译和影响,彰显上海红色起源地的精神与传承;二、三层介绍《共产党宣言》全文首译者陈望道的生平事迹,勾勒作为社会运动家、教育家、思想家、学者的陈望道的光辉人生。

值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的身影再一次于实体空间维系的记忆中重现。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思想的渊源,他引以《共产党宣言》翻译依据的日译全文,他留下关于翻译的自述笔墨,他于1920年出版的首版中译本,还有他就着墨水吃下粽子的经典故事“真理的味道”……穿越近40年时光,在这方刻着历史印记的寰宇,真理和信奉的力量恒在,先进的故事弥新。

据悉,为庆贺“宣言中译,信奉之源”开展,并共同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5月5日至5月14日,北京红展马克思文献收藏馆的“全球2200种中外版《共产党宣言》上海首展”还将在复旦大学博物馆(蔡冠深人文馆)与“宣言中译,信奉之源”共同联展,以113种笔墨2200多种版本,呈现《共产党宣言》活着界各国的翻译出版和传播影响力。

“信奉之源”在这里传承

推开国福路西侧的一扇黑漆大门,一幢正面望去呈“凸”字形的自力小楼映入眼帘。温馨祥和的姜黄底色,分布有致的墨绿窗框……补葺后的陈望道旧居在绿树环绕中面目一新。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复旦大学提议,上海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支撑,在市区两级当局部门的关心下,现在,这幢建筑的一层是作为复旦大黉舍史馆专题馆的《共产党宣言》展示馆。这里长设“宣言中译·信奉之源”主题教育展,体系展示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传播、翻译、版本,及其对中国革命和革命者的伟大影响。

“假如说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真理之光’,《共产党宣言》就是‘信奉之源’,在中国大地上催生了无数革命先驱源源不竭的奋斗动力。”一周前,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在《共产党宣言》与现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上介绍了辟建《共产党宣言》展示馆的初衷:“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巨大旌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导,坚持党对高校的周全向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义务,以更大决心、更高标准、更实行动、更强合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和人才培养工作,赓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我们以‘信奉之源’为主题将陈望道故居打造成《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使之不仅成为复旦党史、校史的教育基地,也成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红色地标。”

序厅里,陈望道1920年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首译本浮雕悄悄陈列,与一件中间编译局奉送,由《共产党宣言》中文全文排列而成的马恩浮雕宣传品相映成趣。正式步入宣言展厅,还能看到望老曾使用过的桌椅、柜子。

从“诞生:阶级使命、人类解放”“共震:华夏命运、道路抉择”“中译:承译巨著,传播火种”到“影响:信奉之源、时代担当”,展厅通过四个章节将相干内容尽呈。这里不仅展示了1920年出版的首版陈望道中译本,再现了承印首版《共产党宣言》中译本的又新印刷所,还专门辟设版本厅,用以安置从坊间搜罗的部分宣言版本。其中,就包括1918年的宝贵德语版本,和刊载了幸德秋水《共产党宣言》日译全文的图书《社会主义研究》。据现有研究,后者便应是陈望道作为中文翻译依据的底本。

1920年春,陈望道在老家柴房苦译《共产党宣言》,曾将墨水误作红糖,吃下母亲送来的粽子。这则被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的故事名叫“真理的味道”,而它也在展厅中赓续播放。

“我信奉马克思主义……在世一天,就要为党工作一天。”陈望道如许说,也如许做。他笃志专注的学术风姿和坚定不移的信奉寻求,在一方方浮雕、一件件展品间展露无遗:革命时代,他不惧威胁,连合各方力量驱除阴郁,欢迎光明;身为校长,他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事求是”付之于学风与校风建设,以培养门生的科学求真精神为核心,以学科设置的科学系统化为依归,以建设“我们巨大的党向导下的当代化大学”为目标,切实践行马克思主义信奉,解释“信奉之源”的内涵与力量……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陈望道始终秉持赤子之心,为党和人民尽心尽力。面向新时代的人们,现在,这些抗争与追索又在这里凝结起新的力量。

复旦之缘在这里流转
沿着褚红色的楼梯向上,小楼的二、三层,原是陈望道的生活起居之所。最初,黉舍本想将整幢楼让予望老住,高风亮节的他却执意谦让。“国福路51号,总面积大约为300多平方米,大大小小的用房有十间之多,当时只有三口之家的陈望道,左想右想也不愿迁入这一新房。后来经黉舍再三说明并许诺将校内的语法、逻辑、修辞研究室迁至国福路5l号底层,题目才得到解决。”在陈望道之子、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陈振新发表于《解放日报》的署名文章《复旦人的百年记忆:国福路51号》中,这段轶事被记录下来。

在中国语言学领域,曾出版《修辞学发凡》《文法简论》等著作的陈望道堪为大家,而在其建议下建起的这个语言研究室,也不负所托,成为了今日复旦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的前身,为复旦大学的语言学发展,和陈望道自身的学术事业,提供了宽松有序的研究氛围。

据复旦大学档案馆负责人介绍,补葺后的旧居二层集中布置了主题为“千秋巨笔·一代宗师”的展览。这里复原了陈望道的书房,重要介绍陈望道的生平事迹,并展示部分名人档案。三层则是展览的珍档展厅,将展示陈望道的藏书、手札及百年诞辰时的名家题字。

陈望道是复旦校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解放前后,他于复旦任职的总时间近50年,约半个世纪的时间里,这所巍巍学府留下了他雄厚的历史资料。此次,这些宝贵内容中的不少都将如数展出,包括且不限于陈望道1920年完成《共产党宣言》翻译后到复旦任教时的工作照、1963年在复旦集全校之力倡导学风的报道、手札剪报、在校报上发表的文章《复旦十年》、在北碚创立消息系给消息馆奠基时的合影等。

二层的书房复原厅里危坐着望老蜡像,他仍然笔耕不辍,亦如生前常有的状况。几张书桌上,还堆放着通俗话推广方案,《辞海》定审稿,校长室的行政公报。睹物思人,触景生情。

此外,陈望道的社会履职和复旦印记也再现于部分展品之中,包括了两枚001号校徽。

“爱人”之心在这里连续

小楼的西北角的旧居车库,改建为车库影院,播映《大师陈望道》和《信奉之源》。

整片空间和陈望道与他所勾连起的故事,早已成为一种集体记忆铸就的底蕴。放眼整个故居的补葺,以“修旧如故”为原则,复旦基建部门曾数易方案,召开多场调研会,甚至请到了远在外埠的老邻居一同回忆细节。该项目基建部门负责人路坦透露表现:“旧居的补葺方案经过了文物部门和专家的严酷评审,连一扇腐朽破损的木门被替换成新门后,都要专程对新门进行做旧处理,以便于加强参观者的历史代入感。”不仅整幢建筑的补葺力求如旧,就连树木、草坪、水泥地面等小楼周边环境细节,也都是尽量按照陈望道亲属、门生、老邻居等记忆中的样子来复原。档案馆则奉出几代复旦人花费多年心血和时间悉心征集整顿修复的404件宝贵档案。

此次补葺与设展正契合陈望道的“爱人”之心。陈望道曾发出呼声:“唯‘爱’乃是真的‘人伦之始’”,需将“以人为本”同时作为治学与为人之道。谨此呈现,让历史可凝聚,让建筑可阅读,让信奉可升华。

 

 《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试运营开放信息

参观入口:

上海市杨浦区国福路51号(政肃路口)

试运营期:

2018年5月3日— 6月30日

开放时间:

每周二、四、六:

上午9:00—11:00(10:30制止入馆)

下战书13:30—16:00(15:30制止入馆)

票务:

参观者凭有用身份证件免费领票参观。

预约参观:

受展馆空间限定,每批入馆参观人数不大于10人。5人及以上整体参观请务必提前1天(16:00之前)预约。

预约热线:021-65642527

每周一、三、五接受预约,

9:00-11:30,13:30-16:00。

未预约的参观者必要排队等候,根据展馆内人流量和接待能力,由工作人员现场安排进馆。

讲解服务:

展馆为预约的整体参观者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停车信息:

本展馆因场地限定无停车位,如需停车请至周边公共停车场。

复旦大学函授报名复旦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复旦大学)
上一篇:复旦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间组集体学习
下一篇:复旦党委常委参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并重温入党誓词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