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动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 推进高校改革发展——访全国人大教科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科委副主任顾海良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2016年第6期)
本刊记者 唐景莉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是当代中国新的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怎样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顾海良。
五大发展理念是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记者:《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辟阐述了五大发展理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在您看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怎样立足中国实际,聚焦中国问题,深刻阐释并科学回答中国发展道路和社会发展规律等重大历史性问题?
顾海良: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很多重要思想中最引人注意的一个理论观点,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大发展理念不仅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甚至可以说,将在很长时期内成为中国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我想这一点将会为以后中国发展实践所证明。
那么,对教育领域来讲,如何贯彻实施好五大发展理念?这要从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从全局、从大局的角度来理解。五大发展理念提出我觉得有三个重要的立足点:
第一,它是对我们长期以来党执政所面临的“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战略问题的一个新的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不断探索,比如小平同志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后来我们提出“发展是治国理政的第一要务”等等,现在我们提出五大发展理念,实际上就是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一个新的回答。
第二,五大发展理念又是结合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当今世界变化状态提出的一个新的观点。这个观点对于中国今后五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将会面临的任务,不管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它又是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观点。
第三,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也是从问题导向中得出的,我们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问题是要通过很长时间才能解决的,是一些战略性的问题,有些是我们通过努力,在一段时间里就能解决的。“十三五”规划里面所提出的一些奋斗目标都预期在2020年都能完成,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如何达到“十三五”规划所提的目标?也就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一个目标,我们需要有一些战略性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发展的观念和理念。所以,从问题出发,由此而引出五大发展理念,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
比如讲,关于创新问题,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中间科技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样一些问题都是决定我们能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关键问题;比如地区的差别,不同阶层之间收入的差别等等,如何加以协调,也是我们面临的非常现实的问题;比如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不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就不能全部实现,所以如何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建成一个绿色的中国,这也是我们遇到的非常重要的问题。
还有,比如说我们面临着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大变动的时期,特别是整个世界经济遇到了一系列的矛盾、困难和问题,面对这些,我们如何提升我们改革开放的品位,如何进一步拓展我们的改革开放的格局,这也是我们遇到的非常现实,也非常紧迫的问题。我们也遇到了如何很好加以解决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问题,如何逐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我们还有七千多万贫困人口,如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五年中解决这些贫困问题,同样也是非常现实的问题。五年以后,七千多万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问题不能解决好,我们就不能说我们达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讲,五大发展理念既是我们长期以来探讨的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问题的一个理论探讨的新的结晶,也是党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三个新”——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内容。
第四,从问题出发,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更长远地是瞄准第二个100年的目标来思考如何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也是我们教育领域如何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出发点,或者是我们思考教育领域如何贯彻好五大发展理念的一个基本立足点。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把教育摆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角度来理解五大发展理念,我们才能在教育领域比较好地贯彻好落实好五大发展理念,把五大发展理念很好地作为教育领域今后改革发展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记者: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此我们应当怎样解读?
顾海良:五大发展理念确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比如讲,把创新看作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个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来讲非常重要,但对教育领域进一步看,它不仅是第一动力,而且也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事业本来就是创新事业,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播的问题,它也是知识发展和创新的问题,不仅是科学知识简单重复的问题,也是科学知识发展和创新的问题。所以,创新可以说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更是教育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教育事业的根本特征所在。
协调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没有全局整个布局上的东部、中部、西部的协调发展,没有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等等协调发展就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对于教育来讲,协调同样是它的内在要求,我们讲了协调,比如说国民教育体系它就有一个协调问题,最近几年我们对建立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内在结构的协调性给予极大的关注,突出了或者强调了我们原来比较忽略的学前教育问题。学前教育一直到研究生教育如何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的国民教育体系?这需要以协调发展理念来研究和思考这些问题。
绿色发展在五大发展理念中主要是生态、资源、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发展问题,这是一个大局,这也是我们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怎么能够把握好既有绿水青山也有金山银山,或者宁要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有了绿水青山就会有金山银山,从这个角度来看绿色就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了。对于教育来讲绿色的含义可能要更广泛一些,有的学者研究是教育生态的问题,能不能形成绿色的教育生态,这是今后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比如说在教育理念上怎么能够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适合于现在培养人的需要,要有一个很好的环境,很好的条件,或者讲要有很好的生态。如何发挥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的生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育发展和创新的条件,使他们在教学上、科研上、生活上等等得到非常绿色的安排。所有这些问题,都涉及教育的生态问题,也就是讲的教育的绿色问题。
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开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基本国策,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开放,今后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全面的开放来推进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也可以这么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发展是离不开开放的,从改革开放之初小平同志提出三个面向,就是用最大的开放的理念来引导现代教育的发展。“面向世界”,由于有这样一种气魄、这样一种眼光,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教育就以开放的特征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同时,30多年来开放一直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的理念。现在我们教育开放面临着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正像经济上的开放,我们有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关系,教育领域也同样有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关系,我们既要学习别国教育先进的有用的有价值的东西,派出我们的学生到国外去学习,同时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地位和各个方面地位的提高,我们也会引进更多国外的留学生,这种请进来和走出去两者的关系如何处理地更好,如何使中国教育的开放有更多的内涵,有更宽阔的境界,有更宏大的目标,我想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今后若干年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一带一路”等等一些重要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我们教育的开放提出了一些新的,甚至可以说是全新的课题。开放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教育今后进一步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我们重要的课题。
再就是共享,教育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教育公平问题,大家也注意到这次对《教育法》的修改,最引人注意就是把教育公平写进了《教育法》,用法律的形式加以明确,我认为是对教育认识一个极大的飞跃。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推进公平是本质,推荐共享是本质要求,教育上以教育公平来体现教育服务产品的共享,这有很多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和讨论。共享不只是教育资源的问题,在根本上,还有教育公平,是反映教育也包括高等教育本质特征的一个重要的理念的实现。所以在贯彻共享中,应研究如何把教育公平,把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把对所有人的享受公平教育的这样一种观念,能够付诸实践等等,我想对我们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五大发展理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又要看到这五大发展理念是综合为一体,就像刚才提到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所以它有内在的统一性,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也是我们在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基础。只有从五大发展理念统一性上、有机结合上、互相促进上加以贯彻,才能真正显示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的功能,才能真正显示它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的实际的功效,这些都是我们在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时应该给予关注和给予重视的。
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破解教育难题
记者: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怎么样在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后置发展优势,增加发展动力,破解教育难题?
顾海良:这个问题涉及如何把五大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的问题,我前面讲到五大发展理念产生就是从问题出发。反过来五大发展理念对教育指导意义也是从问题出发,不是坐而论道,不是仅仅把理念停留在理念层次,而是要把理念针对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教育发展要解决的紧迫问题来落实五大发展理念,这点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关于创新问题,我们历来讲教育的创新包括教育制度、体制、观念的创新,也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也包括教育的方法的创新等等,这些创新如何在教育中得到实施,这是我们现在遇到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我们现在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央在做出对教育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高等教育的时候提出了办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问题,这就是一个创新性的理念,这个理念怎么在实践中得到落实,这就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对于一所好的大学,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大学,或者我们讲的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不管我们赋予它什么名称,好大学好在哪里,一流在什么地方,都是在学科上体现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有着非常直接的内在联系,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有了一流学科才可能有一流大学,世界上不存在一流大学没有一流学科的,但换句话说,世界上任何一所一流大学也不可能是所有的学科具有一流性。对于创建一流大学,就有一个学科优势和特色学科的问题,如何铸就一流大学自身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这我们就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也可以讲,一流大学在一个国家肯定只是少数。那么,对于其他不是一流大学的高校来讲,有没有学科优势和学科特色的问题呢?我认为,对所有的大学都有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有的大学可能整体上达不到一流大学的目标,但是应该有自己的学科优势和特色,应该创建自己的一流学科。
我们现在实施2011计划,我就觉得2011计划中很多立项的项目并不都设在传统上认为的一流大学里面,有很多就在称不上一流大学的大学中,为什么他们能够在2011项目中取得一定的成效,我想原因就是他们把握住了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很好地解决了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结合起来。在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上的基础上,或者讲立足于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问题上显示自己一流学科之一流所在,特色学科之特色所在,优势学科之优势所在。
现在提出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我们叫做“双一流”,这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理念,这个创新理念如何在各个大学、不同层次大学得到有效贯彻,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记者:一流学科创建过程中,到底什么是根本性的因素?
顾海良:我想还是创新性人才的因素,如何有一批领军的,在科学、教学等等方面创新的人才支撑这个一流学科,这个一流学科才有它的可持续的发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关键在于制度设计,可以是一个教育创新观念的理念的提出,也可以是促进教育方法,教育内容创新的一个推动力,如何做到这点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另外比如讲高等教育,我们现在讲国家的创新是要建立创新型国家,它的核心问题是科技创新,但是我们得想一下,科技创新,关键在科技创新的人才,而科技创新人才支撑科技创新的人力基础,没有创新性的人才就不可能有创新性的科学技术。对教育,特别对高等教育来讲就得思考我们在建立创新型国家中,在强调创新人才的培养中,高校应该起到什么作用,人才确实是创新的关键,但是基础还在教育,假如教育没有创新型师资队伍的形成,怎么能够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我们不可能设想一个没有任何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能够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更多数量的创新型的人才。在教育的实践中,如何把创新放在重要的位置。这次我们提出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另外一个创新的观念就是教育改革,教育创新要深入到教育环节和教学之中,高等教育过程和环节的创新应该说是高等教育创新的根本所在。
多年来我们对教育创新特别是高等教育创新强调制度和体制创新,特别是在体制创新、大学制度建设上等等我们花了很大的力气,但是真正触及高等教育根本性的创新还是人才培养的创新,而人才培养创新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一旦进入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那就是教学问题。多年来我们对这个问题是忽略的。所以我也可以这么说,假如不在教育过程,教学环节、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的创新上花费大的力气,中国高等教育的创新是不可能真正达到目标的,我们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也不可能真正取得实际效果的。
记者:这次中央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中强调了教学改革、发展和创新的问题。教育过程、教学环节如何深化改革?如何加强创新?怎么使创新的理念得以贯彻?
顾海良:我在武汉大学当校长的时候有次到北欧一个国家访问,因为我是学经济学的,所以专门访问了这个大学的经济学院,我的重点问题是了解课程设置。那个大学也是世界上非常有影响的,特别是在经济学方面,形成了世界上有影响的经济学学派,那个学院院长非常有兴趣和我进行交流,交流完了以后他们说了一句话,你是到我们学校访问的中国的大学校长唯一一个和我们讨论课程设置的人,讨论教学问题的人。说明我们和国外的教育的交流,对教育过程和教学环节,教学环节中我们讲的培养方案引领的,课程设置为实施内容的改革花的力气远远不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检查一下我们现在使用的教材是不是科学前沿的,是不是适应配合创新型人才的,我们教材的选择有没有一定的机制,保证和保障它的科学性,它的前沿性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涉及教育创新的重大问题。
所以如何把中央全面推进教育、高等教育的理念,涉及创新的理念,能够实施好,能够贯彻好,在教育制度,教育体制创新的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教育过程和教育环节的改革和创新,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创新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第一动力,对于教育来讲是生命力所在,这点非常值得我们注意。
记者:另外,我们也强调了协调发展,协调发展怎样理解?
顾海良:协调发展对于学校来讲,对于教育来讲,对高等教育来讲是不是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问题。
一个是宏观的协调,宏观协调就是国家高等教育布局问题,大布局问题。我们现在对高等教育整个布局问题,教育资源分布问题这几年尽心尽力做了很多有效的工作,现在可能也还有一个问题怎么解决,除了学校的布局之外,国家在政策层面上,比如在招生数量的分布上,在一些国家支持的重大课题,重点学科的布局上能够关注到东部、中部、西部高等教育,在资源分布上更加加以协调,趋于合理。
现在还有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中部和西部假如说高等教育还和东部有差距,发展到现在最大的差距在教师。确确实实这几年东部和中部,特别西部高等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为国家做了很大贡献,东部一些学校师资来源大概有些是西部的优秀教师,数量不少。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如何在教师资源上加以协调,如何使我们西部的中部的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有更多的制度性规定和机制性协调方式,这是我们考虑协调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另外在中观上就涉及省、一个地区,如何加强教育的协调问题,也包括国民教育体系的整体的布局问题,也包括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问题,现在专业设置,热门的专业,所谓当下就业好的专业大家热衷于发展这样的专业。大家如果都发展当下热衷的专业,可能十年五年以后这方面的人才就会过剩了,所以希望能够有一些战略性的眼光,能够有一些地区的人才需求的中观性的规划来引导高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的结构,这样使得我们若干年后提供的人才能够适应这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若干年后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使专业设置和未来人才培养需求之间能够建立一个协调的机制,这点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是下好一盘棋。
教育还有微观的协调问题,往往涉及一个学校怎么能够加以综合的协调,能够统筹兼顾,能够做好各方面的工作。协调对于一个高校来讲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我认为现在问题如何使大学里的学院能够再学科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取得更大的办学主动权,引导学院在学科建设上有更大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实际上一所好的大学到底是大学来办好学院,还是学院来支撑大学,看来好像有语言上的游戏,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我们在习惯于大学的规划,然后讲要办什么要办什么,很少关注让学院有比较自由的发展空间,让学院在学科建设上进行全国乃至全球宽松的竞争环境,使他脱颖而出。有几个发展得比较好的学院就能支撑一个大学,支撑一个一流大学。所以到底是大学的规划来办好学院,还是学院的教学科研,比较宽松的发展来支撑一个大学,我想世界上一流大学发展的经验可能是后者,好的学院,成就了好的大学,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院支撑了一流的大学。怎么协调学校这一级的教育管理的功能,和学院这一级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自主发展的功能,这两个关系的协调对我们现在高等教育发展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有一些非常有发展潜力的学院,它的发展的后劲也很大,而且有可能成为这个学校的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但不仅学校规划里面没有,而且也没有给他比较宽松的、比较和谐的发展环境和条件。或许给了这些条件后,这些学科就会成为支撑这个学校发展的一流学科。所以在这点上我认为给学院更宽松、更和谐的,更为有意义的发展的空间,发挥学院的学科建设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好的学院来支撑好的大学,像这些协调性的观念,对我们高等教育发展来讲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所以,怎么从协调的宏观、中观和微观,或者这三个层面的统一性上来思考高等教育的协调性,使得协调真正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这一点我认为也是非常重要的。
记者:绿色发展,也非常重要。教育的绿色发展是否可以理解为和谐校园建设?
顾海良:对。和谐校园建设包括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过程的和谐,特别能够提供一个学生成长、成才的绿色环境,也能提供一个教师发展的好的学术生态环境,这点两方面都有。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如何形成教师成长成才的绿色生态环境,这应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我们现在对这个事情推进上,我觉得有些迟缓,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如何关注和关心我们成长,如何为他们成长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条件,或者讲把我们推进高等教育的教师队伍的侧重点放在中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上,这种认识还有欠缺,我们可能更多的关注一些拔尖人才,关注一些反映学校亮点的甚至在评估上能够拿到分的,在高等教育的排名上能够得分的地方会更加重视。而对于长远的根本的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绿色教学的学术生态环境,这点还是有欠缺的。所以需要我们有一些好的发展理念来改变这样一些状况,使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好的发展,来推进今后若干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等等。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重塑教育的价值追求
记者:您讲了几个辩证法,一个是宏观教育体制改革和微观的课堂革命,一个是关注拔尖人才和中青年教师群体,这是特别好的辩证法。在您看来如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重塑教育的价值追求,全面推进教育的综合改革?
顾海良:教育问题根本上是人的培养问题,教育是这样,高等教育更是这样,所以要考虑如何把五大发展理念有机统一起来,考虑全面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而不是局部的片面的做这件事情。
我觉得我们现在提出了一个好的理念,在实施上实施到位,我想就能推进我们高等教育真正达到它的目标。按马丁特罗的观点,高等教育分精英教育、大众化教育和普及教育三个阶段。中国高等教育正处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中期之后,15%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从15%-50%,这35个百分点中间,其中17.5%加上15%,32.5%已经过了这点,我们进入后半段了,后半段问题就是进一步向规划到2020年,毛入学40%,我估计能够超过40%,现在因为已经37.5%,也可能到45%,接近普及化教育阶段,这是中国高等教育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这要求实现三者的结合。第一就是我们还是要开放学习当今世界,学习国外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发展中有价值的好的东西,在这点上尽管我们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既不能妄自菲薄,但是也不能妄自尊大,还是要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发展好的东西,利用开放的眼光看待别国高等教育的长处。
第二如何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我们很长时间不提这个问题,教育发展有它自身发展规律的,所谓发展理念就是要符合发展规律。所以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这是现在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不能违背这个规律,我们在历史上有过违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做法,事实证明是失败了。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时候,如何尊重教育发展规律,这还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第三点,一定要结合中国的实际。中国的高等教育根植于中国,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中国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要求,这就是我们办好高等教育的宗旨,办好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我强调这点前面刻意讲了学习国外开放的经验,尊重教育规律,五大发展理念核心问题就是尊重发展规律,教育要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就是按教育规律办事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国家教育方针是经过60多年中国教育发展,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积累探索得出的结论,是尊重教育规律的结晶,带有根本性的、指导性的作用。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重要的就是把国家教育方针真正落实好。比如我们现在对教育方针强调一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几年我们有两个重要思路是非常重要,一个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学校里面,也包括大学,大家对美育和德育的倡导高度欢迎,老师、学生都欢迎。如何把美育和体育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这就是尊重教育规律问题,它不是想不想做,而是要按教育规律办事。这是全面推进。
立德树人就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
记者:根据中国高等教育现代教育发展实际我们提出了立德树人的问题,既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重视智育同时也推进德体美,根据中国的实际,我们在贯彻这个规律的时候我们又强调了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就是对教育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中国发展实际的遵循。为什么这么说呢?
顾海良:立德树人现在讲了很多,比如我们提出过教育为本,德育为先,这是原则性的东西,教育为本,培养人是根本,德育要为先。现在讲立德树人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这个问题,跟前面本质上是一致的,但立德树人强调立德和树人的统一性,很多学校立德是辅导员老师、党务干部、思政课老师的事情,而没有考虑这个德是贯穿于培养人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都是立德树人的任务,所以立德不能脱离树人,树人始终都要把立德作为重要内容,这样解决了两个问题,第一立德和树人不能分离,分离以后可能碎片化,也可能边缘化,也可能不能达到全面的观点,立德不能脱离树人的全局。
另外一个观点,学校所有的教师,甚至所有的教职员工都有树人的责任,包括学校的管理人员。我在学校里面,有学生跟我讲,自己在武汉大学学习四年,学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在离校那一刻给我留下了对学校的阴影,办离校手续受到了不应该有的非难,觉得学校四年最后这一刻留下不愉快的感觉等。对学校来讲,行政管理人员,后勤的职工都应该承担起育人的责任,所以树人全过程有一个立德的责任,这样既尊重了教育规律,同时又把教育规律和当下我们遇到的问题结合起来,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来谈这个问题。
现在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对我们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两者综合在一起考虑,对于我们达到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更好地奠定了基础。所以怎么向全世界各国先进的高等教育的经验学习借鉴等,另外就是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立足中国实际办大学,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能够服务好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能够为人民服务。
总之,五大发展理念核心就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五大发展理念是对三个规律认识的推进,是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类发展规律的探索的结晶。五大发展理念用在教育上就要尊重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高等教育规律在五大发展理念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实现。另外一个就是需要立足中国的实际,中国社会发展需要有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有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立足中国大地、立足中国的实际办大学,这就是我们办好大学的立足点、出发点,也是归属点,也是我们评价一所大学的根本标准。
咸阳师范学院函授报名、咸阳师范学院成人高考报名 |
下一篇::学习聚焦“两学一做”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
- 学校召开暑期工作总结推进会暨新学期重点工作部署会
- 绥化市审计局来校推进“校政校合作”相关事宜
- 薛继海作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报告
- 喀什大学扎实推进第二十三个党风廉政教育月活动
- 喀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回信精神持续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 喀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总结部署本科教学工作
我有话说
成人高考
- 湖南成人高考,湖南继续教育
- 河北成人高考,河北继续教育
- 北京成人高考,北京继续教育
- 天津成人高考,天津继续教育
- 山西成人高考,山西继续教育
- 内蒙古成人高考,内蒙古继续教育
- 辽宁成人高考,辽宁继续教育
- 吉林成人高考,吉林继续教育
- 黑龙江成人高考,黑龙江继续教育
- 上海成人高考,上海继续教育
- 江苏成人高考,江苏继续教育
- 浙江成人高考,浙江继续教育
- 安徽成人高考,安徽继续教育
- 福建成人高考,福建继续教育
- 江西成人高考,江西继续教育
- 山东成人高考,山东继续教育
- 河南成人高考,河南继续教育
- 湖北成人高考,湖北继续教育
- 广东成人高考,广东继续教育
- 海南成人高考,海南继续教育
- 重庆成人高考,重庆继续教育
- 四川成人高考,四川继续教育
- 贵州成人高考,贵州继续教育
- 云南成人高考,云南继续教育
- 西藏成人高考,西藏继续教育
- 陕西成人高考,陕西继续教育
- 甘肃成人高考,甘肃继续教育
- 青海成人高考,青海继续教育
- 宁夏成人高考,宁夏继续教育
- 新疆成人高考,新疆继续教育
- 广西成人高考,广西继续教育
最新文章
- 1陕西省高校教指委马克思主义
2021年5月29日上午,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
- 2关爱留守儿童,呵护七彩童年我
为了让两河镇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度过一个难......
- 3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第
2021年6月1日上午,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
- 4我校参加陕西省老教授协会第
2021年5月31日,陕西省老教授协会庆祝中国共......
- 5秦巴山 “百灵鸟”、国家级非
2021年6月3日,秦巴山“百灵鸟”、国家级非物......
热门文章
- 1黉舍召开暑期工作会议
8月21日至22日,学校在太白校区召开暑期工作...
- 2海南校友会召开2017年年会
8月19日下午,我校海南校友会2017年年会暨海...
- 3校纪委组织处级干部赴西安碑林廉
6月22日下午,校纪委组织我校处级干部赴西安...
- 4我校举办第九期理论物理前沿暑期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举办,我校现代...
- 5长江学者西部研讨会西北大学分研
6月19日下午,首届长江学者西部研讨会西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