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上海高校

鲍鹏山孟子人性与道德闻学堂开讲

时间:2016年04月22日 信息来源:同济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4月19日,“闻学讲堂——-诸子百家系列讲座”在嘉定校区济人楼101报告厅开讲。知名学者、上海开放大学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主讲《孟子:人性与道德》,我校人文学院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刘强主持活动,为在场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神文化的洗礼。

鲍鹏山孟子人性与道德闻学堂开讲

鲍鹏山

 

鲍鹏山孟子人性与道德闻学堂开讲

刘强

      “人性本善”是道德的基础

      报告中,鲍鹏山谈到,“人性本善”是儒家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人性本善,是孟子立说的核心,孟子通过“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来解说“人性本善”这一命题,似乎并不能使人信服,人性之善恶争论了几千年,至今也无法形成定论。可见,“性善”只是一种价值认定,而非事实证明。那么,孟子为何坚持人性本善?这要从“前道德问题”谈起。

      道德是人性向善的推力

      什么是“前道德问题”?鲍鹏山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师生作了解释:我们要做一个好人,这是道德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做好人,这就是前道德问题。对很多人而言,相信好人有好报是他们做好人的原因,但这个信念其实是靠不住的,因为现实中好人无好报的例子绝不在少数。所以,道德行为是不能有利益所求的,但是另一方面,没有利益的诱导,大多数人就不会去实施道德行为,这就是一个悖论。所以前道德问题是一个很棘手的难题。

       对此,孟子的解决方法就是:人性本善。因为人性本善,所以做好人即做自己;因为人性本善,所以不做好人就不足为人。

鲍鹏山孟子人性与道德闻学堂开讲

       道德的目标是人人向善

       鲍鹏山谈到,孟子在解说道德时,反躬自问,自己是否有完全不出于利益而只遵从道义做某件事?答案是有,那么自己心中是有善的。再推己及人,每个人心中都是有善的,这就是孟子对人性本善的终极证明。其实,他不是在证明“有没有”,而是在反问“信不信”。 鲍鹏山强调,价值的存在在乎于信念的存在,如果我们相信人性本善,那么这个善就是存在的,世界就可以变得更美好,如果不信,善就消亡了。所以,人性善不善不是问题,我们信不信才是问题。鲍鹏山说,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给予我们自足的生命哲学。

       讲座结束后,鲍教授还与现场的听众进行了交流互动,启发学子们对孔孟之道乃至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

鲍鹏山孟子人性与道德闻学堂开讲

       本次活动为“闻学讲堂——-诸子百家系列讲座”的第一讲,由我校宣传部、学生处主办,同济大学闻学堂承办,并首次嵌入本科生《形势与政策》课程。

       据悉,2016年,闻学堂将围绕诸子百家主题邀请名师举办系列讲座,讲座将分为多场次、多主题在嘉定校区和四平路校区举行。

同济大学函授报名同济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同济大学)
文章热词: 孟子 人性 道德 学堂 开讲
上一篇:首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技术国际研讨会召开
下一篇:成都大学领导来校调研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