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青海高校

青海民族大学开足马力扬帆远航

时间:2016年01月04日 信息来源:不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 字体 :  大  中  小 】

近日,青海民族大学第十次党代会成功召开,赵燕武同志代表九届党委作工作报告,系统总结和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谋划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思路、任务和措施。回首更名以来,青海民族大学抢抓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政策机遇,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实现了一年一进步,六年大踏步的跨越式发展,学校成为青海省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国家特需博士研究生培养高校。六年的发展,学校内涵建设持续推进,教育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显著增强,社会声誉全面攀升,各项工作亮点纷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西部欠发达地区民族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成功之路,学校如同一艘希望的航船正开足马力扬帆远航。


把握学校发展前景,制定未来行动计划


青海民族大学是青藏高原第一所现代教育机构,也是青藏高原建立最早的高等院校。在更名之前,校长何峰面对今后大学的发展梳理出一个初步思路,把它概括为“一副对联,两句话,三个寄希望”。一副对联是:刻不容缓更名征地校庆博士学位点;事关全局津贴设岗稳定内涵建设线。横批:各族人民拭目以待。两句话是:扎扎实实推进内涵建设,一心一意谋求科学发展。三个寄希望是:寄希望于领导班子的和谐廉洁开拓奋进,寄希望于中层干部的热情迸发务实拼搏,寄希望于师生员工的立足本职荣辱与共。

学校按照这个思路制定了《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学校各项工作。何峰校长说,通过制定行动计划,我们的办学定位逐步清晰,就是要坚持和谋求国家利益并为国家战略服务,坚守大学的核心价值追求和使命,自觉以服务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创新为己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学校的指导思想、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建设青藏高原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

学校先后召开实施《青海民族大学关于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动员大会及学科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师德建设、工科专业建设等专题会议,出台《关于加强学科建设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师德建设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工科专业建设的若干意见》等重要配套文件,以此统领大学工作。


着力本科专业建设,拓展学科专业布局


本科教育是青海民族大学工作重中之重,专业建设是本科教育的载体和基础。截至上世纪末,青海民族大学存在“文多理少工弱”的局面,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不足。对此,学校有清醒的认识,在《行动计划》中提出以建设综合型民族大学为目标,强化人文社科优势,加强理工类专业建设,打造国内一流民族类学科,形成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格局,力争在5年内使理工科专业占到专业数的40%以上。

“十二五”期间学校推出本科教学综合改革工程,致力于提升专业水平和办学质量,办出特色。学校选拔优秀学生创办“江河源系列卓越人才实验班”“江河源藏汉英三语卓越人才实验班”等拔尖创新和特殊人才班。这些实验班采用小班化授课模式,灵活制定专业培养方案,配备优秀师资,优先享用优质资源,对人才的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调整院系结构,撤销化学与生命工程学院、交通与工程系,依托其发育成熟的专业组建化学化工学院、药学院、交通工程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加上原有的数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全校理工科院系占院系总数的三分之一,理工科专业达到全校专业数的40%以上。“从目前情况看,我校工科专业发展势头良好。近两年,中央针对藏区社会稳定和大学生就业问题,明确提出民族院校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要求设置一些工科类专业,可见我校长期以来的努力方向符合国家战略。”何峰校长欣慰地说道。


改善硕士授权结构  突破博士教育瓶颈


“十一五”末,青海民族大学已拥有全省唯一的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民族学,23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点,是全省研究生规模最大、专业学位点最多的高校。

“十二五”期间,经过不断努力,大学硕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校共有10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78个二级学科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点,在校研究生1333人,研究生教育规模在全省稳居第一。但也是省内高校唯一没有博士点的高校。

经过四年艰辛的申报,终于在2013年5月21日,教育部决定特殊支持青海民族大学,主要鉴于学校已有学科基础和专门针对藏区稳定及反分裂斗争培养人才的特殊目标定位,下文批准青海民族大学与天津大学联合的方式招收和培养6个方向的博士生,招生计划单列。

2014年启动博士招生和培养工作。至此,大学依托藏学院、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政治学院相关学科,与天津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初步圆了几代民大人的博士教育之梦,青海民族高等教育跨上了一个历史性的台阶。


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升招生就业质量


高校的发展关键要靠一支高层次人才作支撑。经过长期建设,青海民族大学已经拥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十二五”以来,全校已引进培养博士66名,博士学位教师总数超过100名,引进昆仑学者38名,建成人才小高地4个。在天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对口支援下,每年有6名左右理工科专业教师通过考试选拔在天津大学等校攻读博士学位。衡量师资队伍水平的显著标志是科学研究。在保持传统的藏学、民族学、药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领域的研究优势基础上,在理工类专业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在研科研经费、国家级课题数、原创性科研成果不断攀升,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不断增强。

化学与化工学院李军乔教授主持研究的“青海蕨麻1号”新品种与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化的合作经营,目前在门源、大通等基地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亩,全省辐射带动蕨麻种植面积达8000余亩。青海省“藏药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开展藏药药效物质基础及利用研究、藏药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藏医药古籍的挖掘整理等研究,在特色动植物资源和中藏药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青海民族大学在校生总数12000人左右,青海籍学生居多,少数民族学生居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居多,三者都占到学生总数的60%以上。培养好他们并使其顺利就业,是学校的头等大事,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为此,学校成立专门机构,召开专题会议,提出促进就业工作十二条措施,涉及一把手负责、签定目标责任书、月报、末位约谈、表彰奖励、招生与就业率就业质量挂钩等内容。经过几年的落实,学校、院系对就业工作的认识渐渐深化,重视就业工作的人越来越多,2010年就业率跃升到80.16%,此后一直保持在85%上下,在省内4所高校之中稳居前列。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大背景下,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教育教育,每年下拨专项经费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举办校内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和成果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和举办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荣获多项省级、国家级奖项。2015年10月19日至21日,在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青海民族大学《为你护驾——口袋里的养车神器》项目团队荣获铜奖,是唯一进入总决赛的民族高校和青海高校项目。


有效开展政治教育 营造风清气正环境


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三育人”的要求,即“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青海民族大学认为在育人方面可以有所作为,于是决定实行兼职辅导员制度。具体做法是,行政干部从党委书记、校长到科长,院系所有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每人联系10名左右学生,至少每月与他们谈一次话,内容涉及学业、思想、生活等,给予帮助和关心,人员相对固定,四年一轮,称之为全员育人。应该说,这是对“三育人”的有效落实。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在这方面青海民族大学作了很大尝试。根据中央关于文化建设和青海建设文化名省战略,大学结合实际出台《关于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若的干意见》,立足于助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并努力在“从政之要”讲座、“节日文化”讲座、“学科文化”讲座、“经典小说导读”、“进德讲堂”这些精品讲座和民族知识、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中加以落实。

青海民族大学党委书记赵燕武说,“大学最本质的特征就是精神高地。依法治校,加强师德建设,在这个拥有1.3万多师生员工并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的大学校园里大力弘扬正气,成为我们始终努力的坚定方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着力构建师生荣誉体系。首先,设立终身教授荣誉称号,凡师德高尚,教学工作业绩突出,学术造诣高深,成果丰硕,年满70周岁,在校工作30年以上,退休之后依然坚持一线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者,经严格遴选,可授予终身教授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师生中设立“进德修业之星”奖,作为学校最高荣誉并给予较高的物质奖励。学生每年评选一次,教职工每两年评选一次。学校还设有优秀本科教学奖,每年评选一次;对年满79周岁的教职工授予青海民族大学寿星称号,并颁发专门订制的“松鹤延年”银质纪念章。通过建立系统的荣誉体系,师生中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全校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大力改善办学条件 初步建成园林式校园


国家对大学校园面积有明确规定,一般要求生均一分地。“十一五”末,学校面积682亩,达不到教育部规定标准。为此,经过几年的争取协调,最终在校区相连的地方征到353亩土地,保证了学校今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的需要。争取到3.6亿元资金用于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实验室及图书资料等建设,五年来新建项目总面积达到10多万平方米,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改善。目前,总投资近4个亿的工科校区、综合教学楼等工程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3年内将陆续竣工。

着力提升后勤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初步建成园林式校园。如今的青海民族大学校园到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民族团结林、润泽园初具规模,春夏季的校园,到处鲜花绽放,磐石广场、毓秀园、丁香园、牡丹园、海棠园、月季园,蜂飞蝶舞,香飘四溢,为师生员工工作、学习、生活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力地促进和保障了学校内涵建设。(宣传部)


青海民族大学函授报名青海民族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ldw)
上一篇:青海民族大学校景-润泽园欣赏
下一篇:我校举行大学生“从政之要”等系列讲座课程学习心得演讲比赛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