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内蒙古高校

第七届边疆中国论坛·第二届丝绸之路与北疆论坛暨“边疆文本、叙事与知识生产”学术研讨会圆满收关

时间:2019年08月06日 信息来源:呼伦贝尔学院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7月10-12日,由浙江师范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术月刊》杂志社、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呼伦贝尔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七届边疆中国论坛·第二届丝绸之路与北疆论坛暨“边疆文本、叙事与知识生产”学术研讨会》在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会场和呼伦贝尔学院会场先后召开。

本次论坛是《学术月刊》杂志社主办多年且久负盛名的“边疆中国论坛”与内蒙古财经大学主办的“丝绸之路与北疆论坛”合并召开的产物。

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赵鼎新、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姚大力、北京大学社会学院资深教授马戎、中央民族大学教授李鸿宾、浙江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于逢春、中山大学教授吴滔、吉林师范大学教授范立君等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专家学者与会,围绕着“边疆地域的近代转型”“一体多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西南与东北的比较与对话”“从中原中心到内亚视角”“中国边疆治验研究及其叙事”“边疆研究的文本与传播”“多重叙事方式下的边疆研究”“边疆族群与跨境民族的交流研究”“边疆的知识生产与话语构建”“中国边疆的历史书写与多重叙事”等12个议题展开研讨。

论坛开幕式由《学术月刊》杂志社编辑周奇先生主持,首先由内蒙古财经大学副校长侯淑霞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接着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副院长龙长海教授、呼伦贝尔学院科技处处长敖特根教授先后致辞。

开幕式后,论坛进入主题报告环节,第一时段主题报告由内蒙古财经大学科研处长柴国君教授主持。首先,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博导赵鼎新做《民族主义的起源、性质和未来》的主题报告,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院长、内蒙古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于逢春教授对该报告做了精彩的学术评议。接着,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姚大力教授以《传统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遗产》为题,做了主题报告,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双龙学者”、博导冯建勇教授给予了翔实的学术评议。中山大学历史系(珠海)主任、博导吴滔教授主持了第二时段主题报告。北京大学社会学院资深教授、博导马戎做了《民国时期的造“国民”与造“民族”》的主题报告,浙江大学社会学系孙砚菲教授对此做了学术评议。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导李鸿宾教授做了题为《我对“中国边疆研究”概念的认识与界定——兼谈“中国边疆学”学术体系之建构》的主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王义康研究员予以学术评议。

10日下午-11日,论坛展开了分组讨论与座谈式探讨,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着边疆政策、边疆安全、区域经济、边疆民族及族群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大家热烈发表、尽职评议,各抒己见,对边疆研究中的若干学科理论问题和重要学术问题展开了学术争论,研究视角、研究思路与研究范式,都接受了质疑与碰撞,可谓灵感不时显现。

12日上午,论坛继续在呼伦贝尔学院崇文楼举行。分会场开幕式由呼伦贝尔学院科技处处长敖特根教授主持,副校长孟祥宏教授代表呼伦贝尔学院致欢迎词,呼伦贝尔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乌日图教授介绍呼伦贝尔学院重点学科“民族学”建设情况以及“民族学”一级学科申硕准备情况。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历史文化研究院孟松林教授出席了会议。民族学相关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随后进入的主题报告环节,由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导徐坚主持。首先,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博导范立君教授做《九一八事变后东北移民空间位移与职业流向》报告,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席会东教授对范立君教授的报告进行详实的评议。接着,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室主任李花子研究员做《“间岛”中立地带论:篠田治策〈白头山定界碑〉的内容体系》的报告,山东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李云泉教授对李花子研究员的报告进行详实的评议。

大会主题发表后,论坛立即进入学科建设座谈环节。该环节由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双龙学者”、博导冯建勇教授主持。首先,由呼伦贝尔学院历史文化学院院长乌日图教授介绍呼伦贝尔学院“民族学”建设现状。接着,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院长于逢春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赵鼎新、陕西师范大学中亚研究所副所长黄达远教授、中山大学(珠海)历史系主任吴滔教授、吉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范立君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云泉教授、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邱显存副研究员等先后提出了中肯而有建设性的建议。

本次论坛的闭幕式由《学术月刊》杂志社编辑周奇先生主持,浙江师范大学边疆研究院院长、内蒙古财经大学兼职教授、博导于逢春教授做论坛总结报告。

于逢春教授在大会总结环节,首先凝练了本次论坛的多学科交叉与交融、老壮中青四代同堂研讨乃至论辩诘难、跨学科或超领域评议等6大特点。接着,概观本次论坛成果。于教授认为经过三天的紧张研讨,与会者不仅对本次论坛拟定的议题予以回应,而且普遍认同论坛发起者的初步认知:即近现代中国在从“天下”向“国家”转型过程中,既继承了传统疆域、族群与历史记忆,还在寻求超越传统帝国的、与现代国际秩序相契合的疆域观念。特别是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今日,更需要我们超越民族国家的窠臼,反思民族国家叙事对我们知识、视野与想象力的羁绊,在超越民族国家叙事的广阔区域内,寻找和构建共识,是当下的边疆知识生产和学术研究获得活力的有效方式,也是当前中国需要思考的议题——即如何构建一个自己的知识话语体系去解释边疆中国。为此,既需要通过批判地吸收来自西方的民族国家与现代化叙事,更应基于中国自己的不同时期和不同语境的边疆族群历史和经验,阐释近代中国从“天下”向“国家”的转型历程。如此,现代国家才能构建成既符合人类普遍价值,又具有包容性和感召力的人们共有家园;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构建过程中才能更多地吸纳“多元”文明或文明结晶,进而来重塑“一体”。


呼伦贝尔学院函授报名呼伦贝尔学院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呼伦贝尔学院)
上一篇:2019计算机类专业工程教育认证与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下一篇:校园安全管理处开展新学期校园安全检查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