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内蒙古高校

2019年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中外民族族裔文学文化专题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开幕

时间:2019年08月06日 信息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7月21日上午,2019年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中外民族/族裔文学文化专题研讨会在我校图书馆大报告厅隆重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我校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我校外国语学院承办,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协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台湾中央研究院以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等国内外的8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卢国荣教授主持。

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任军教授致欢迎辞。任军副校长代表学校向参加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通辽市和我校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在学校全力推进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背景下,召开此次学术会议意义深远,这必将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并感谢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对学校的信任和支持。

接下来,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会长程爱民教授、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朱振武教授分别致辞。

程爱民会长在致辞中对主办方、承办方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他指出新时代背景下族裔文化文学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同时其也正处于战略机遇期。他强调学术研究要注意跨文明、跨语种、跨国界,要多维度、宽角度、深层次地做好该领域未来的研究。

朱振武教授在致辞中指出,自2015年中国外语专家草原高峰论坛和2017年首届中外民族/族裔文学文化与翻译高端论坛在我校举办以来,外国语学院在该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和可喜成绩,希望在大家的关心支持和共同努力下,能够将我校打造成该领域的重要基地、交流平台。

开幕式结束后进行的是主旨发言环节。上半场的发言由华东师范大学陈建华教授和华中师范大学罗良功教授主持和点评,共有刘意青、谢天振、傅修延、李有成四位教授/研究员作主旨发言。

北京大学刘意青教授以《略谈学养型批评和理论框架批评的利弊》为题,以具体事例阐述了学养型批评的内涵。她指出,学养型批评家评论和发表看法从不拘泥于某一种理论,而且在评论文学作品时,更是非常善于阐释和细读文本。理论框架批评问题在于作家丢掉文本空谈,另一问题在于很多年轻人比较容易参与批评,但是缺乏实质性的内容。她希望大家要好好读书,不论是理论书还是文学作品,要细读,读懂、读透,并且读书时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主旨发言的题目为《“创造性叛逆”:本意与误释》。他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什么是创造性叛逆,通过回顾与王向远教授的学术争鸣,带领大家共同探讨学习了“创造性叛逆”的本意和误读,希望通过学术上的交流推进译介学的理论建设。

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在题为《从八蛮进宝瓷瓶看全球化进程对叙事传统的冲击》的报告中从瓷瓶的制作与相关叙事传统、人物故事图上的时空错位、时空错位的历史原因和以瓷为镜这四方面进行了阐释和分析。他认为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在八蛮进宝瓷瓶上被表现为蛮夷进献,这一讹误从表面上看既有的叙事传统使然,实际上却反映出乡土中国仍停留在熟人社会阶段,以及当时人对陌生人社会到来的猝不及防与诸多不适。他号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瓷为镜有助于今天的人们抬头望远,走好当下的与世偕行之路。

台湾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有成先生在《论林玉玲之为离散作家》报告中主要以林玉玲的回忆录《月白的脸:一位亚裔美国人的家园回忆录》与长篇小说《馨香与金箔》为讨论对象,检视林玉玲如何在她的作品中处理当年种族暴动所留下的创伤记忆与历史悲剧以及她又如何善用时空距离,将离散形塑为一个批评性公共领域,并将其文学生产转换成某种论辩。

下半场的主旨发言由中央民族大学朱小琳教授和东北师范大学徐彬教授主持点评,共有张敬珏、Scott Slovic、张爱平、冯品佳四位教授进行主旨发言。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张敬珏教授的发言题目是Blending Literary and Martial Arts, Life and Literature。她首先风趣幽默总结点评了上半场四位教授的发言,并强调文本解读以及独立思考做出批判的重要性。张教授运用男子气概解读分析“刘关张结义”,并将David Wong Louie, Viet Thanh Nguyen和自己的友谊比作“三结义”般的情意,体现了融文入武、融文入命的主题。

美国环境与文学研究会Scott Slovic教授在Transnationalism and Ethnic Studies in Ecocriticism: From Patrick D.Murphy to Peter I-min Huang一文中谈到生态批评是通过解读本文体现人和自然的关系,并介绍了21世纪生态批评领域最前沿的研究和实践。同时介绍了美国生态批评领域专家Patric D. Murphy和台湾淡江大学Peter Huang在生态批评领域的跨国别和民族研究。此外Slovic教授警示对环境污染的“默许”,倡议对异同点做出平衡。

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奇科分校张爱平教授的发言题目是Double Consciousness,Double Voice and Double Standard: The (Re)Vision of Ethnic Literature in the “Browning America”。他指出,《布朗:美国的最后一次发现》中的理查德·

内蒙古民族大学函授报名内蒙古民族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罗德里格斯用他最新创造的短语“美国的勃朗宁”来强调上个世纪美国文化、种族和族裔身份的混合日益增多。然而,正如W.B.E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概念所表明的那样,美国少数民族曾经感受到自己的“二重性”,并通过口头传统和后来文学作品中的“双重声音”来寻求自己的真实身份。

台湾交通大学冯品佳教授在题目为《华裔美国医疗叙事》文章中介绍了叙事医学与以往科学医学要求的抽离情感不同的点是人文与科学的融合。这一融合,于病患来说,可了解其个体独特性,缓解心理创伤;于社会来说,可以增加人情味,提升社会良知;于医护人员来说,既是一种反思,又是一种自我舒缓的方式。此外,从文学研究角度而言,它也给人文学者提供了介入医疗人文领域的绝佳机会。

在短短三个半小时中,八位专家学者以集体的智慧火花与大家共享了中外民族/族裔文学文化领域中的新主张、新看法、新成果,令大家受益匪浅,意犹未尽,对下午即将进行的七个分会场的发言讨论充满了期待。

 

 

 

 

会场

 

 

任军副校长致致辞

 

 

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程爱民会长致辞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朱振武教授致辞

 

 

卢国荣院长主持开幕式

 

 

北京大学刘意青教授作主旨发言

 

 

上海外国语大学谢天振教授作主旨发言

 

 

江西师范大学傅修延教授作主旨发言

 

 

台湾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李有成先生作主旨发言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洛杉矶分校张敬珏教授作主旨发言

 

 

美国环境与文学研究会Scott Slovic教授作主旨发言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奇科分校张爱平教授作主旨发言

 

 

台湾交通大学冯品佳教授作主旨发言

 

 

 

会场

 

 

合影留念

 

 





(作者:佚名 编辑:内蒙古民族大学)
上一篇:韩国汉阳大学国际协力处处长尹钟昇访问我校
下一篇:我校代表队在2019年全国高等学校民航服务技能大赛中再创佳绩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