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湖北高校

国际博物馆日她的美,与武大甚是相宜

时间:2018年05月25日 信息来源:武汉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国际博物馆日】她的美,与武大甚是相宜 发布时间:2018-05-18 19:56  作者:  来源:武汉大学报社  访问次数:

策划|统筹:肖珊

实行:吴霜

撰文:肖珊、秦方好、庞慧欣、吴霜、刘小婷、马白璐

摄影:王瑶、叶佳奕、舒佩、万林

博物馆与大学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创建于1683年的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博物馆之一,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雄厚的大学博物馆。哈佛大学拥有由22家博物馆组成的重大博物馆群。张謇于1905年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第一座大学博物馆。

孕育在高校中的大学博物馆正迎来蓬勃发展。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定期举办艺术展览、讲座等运动,不仅为武大学子提供艺术营养,更吸引大批外校学子和游客,是武汉地区人文情怀的精神殿堂。

▲万林艺术博物馆外景

万林艺术博物馆由卓异校友陈东升出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以其父亲名字命名。同时,他还捐赠一批价值约3000万人民币的艺术品,启动馆藏建设。博物馆建筑面积约8410.3㎡,地下一层,地上三层,高达28米。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馆建筑总长度为78米,前端悬挑跨度达48米,放眼望去,博物馆的大半楼体都处于悬空状况,视觉结果颇为震撼。

  

秀外慧中的特别课堂

丛林掩映间,坐落着万林艺术博物馆。灰色的建筑十分低调沉静,在不经意间吸引住行人的目光。整座建筑造型似一块飞来之石,四周绿树环绕,毗邻碧波荡漾的中间湖,傲立钟灵毓秀的珞珈山侧,山、水、林、石互见互注。

“大学提供学知识的机会,那是理所当然的;我觉得更紧张的是,让门生继续五千年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人文精神。传递人文精神,没有什么比美术更有用。”正如陈东升校友所言,对人文情怀的培养,是大学应该做到的事情之一。“我坚信,万林艺术博物馆会成为母校又一个门生聚集的文化中间。”

她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个特别的课堂。

▲等候入馆的长队


美育:大门生和艺术不期而遇,进而相知

万林艺术博物馆自己就是一件独特的艺术品。外立面由铝合金一块块人工浇铸、敲打、拼接而成,带着凹凸的手工感,光影反射变幻莫测,充满当代主义的清冽气息。

这里每隔一段时间会有不同的展览。若说琅琊山是“四时之景不同”,那么万林艺术博物馆便是几日之景各异,常来常新、常来常乐。常常会举办艺术气息浓郁的摄影作品展、画展,带给观众美的享受,提拔艺术鉴赏能力。

文学院本科生杨艺静曾在此参观第五届湖北美术节暨第三届湖北国际现代艺术节开幕展。她回忆,展览展出了浩繁国内外艺术大家的作品,分为“无形闪烁”“以水墨的名义”等七个部分,每部分都给她留下很深印象。

“我并不能完全理解这些作品的内涵,但看着它们就是一种美的享受。”这些作品中,也有杨艺静特别很是喜好的,她在惊异于作者的艺术构思与创造时,会感动于本身心里存在已久的某些东西,被作者恰切地表达出来了。

每到卒业季,城市设计学院卒业设计展是万林艺术博物馆的一大看点。应届卒业生的成果在博物馆展出,对门生而言,可谓意味无限。该院本科生王瑶看展后,对本身的学习和设计有了思索:“把大学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在设计上兼顾想象美感而又不失实际考虑,是肄业和工作后都应该秉持的理念。”

▲卒业设计作品展

“门生时代,最容易接受各种各样开放的奇怪事物。让他们和艺术不期而遇,进而相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泰康空间艺术总监、曾担任万林艺术博物馆开馆展策展人的唐昕女士盼望,万林艺术博物馆开启莘莘学子的艺术浏览之旅,进而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怀。


智育:展览与名家沙龙配套推出,边看边学

一方面,万林艺术博物馆依托武大学术力量,深挖展览背后的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博物馆展出的历史文物和科技成果,让人坦荡眼界,雄厚知识。

2017年“全国科普日”期间,“向南!向南!武大人在南极”校园文化原创大展,基于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间的翔实史料和数据,以雄厚的图片和实物,回顾了中国自1984年以来的南极科考历程,以及武大师生所做的贡献和取得的成果,向大众科普了南极的天然科学知识和我国的南极科考史。

▲联合国教科文专家点赞武大南极科考

▲小观众

“我不仅看到了一幅幅优美的照片、细腻的动物标本、鲜艳的化石样本,还看到了武大人的艰苦奋斗。”计算机学院本科生徐佳俊回顾观展历程,感觉当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对南极大陆有了新熟悉。

不久前,万林艺术博物馆举行“画里乾坤——南阳出土汉代画像艺术展”,并同时举办学术沙龙,校内外专家教授齐聚一堂,从不同视角和专业背景对展览进行深入分析研讨。

在学术沙龙上,南阳市汉画馆副馆长王清建讲述了画像石画像砖在汉代广泛流传的社会背景,新野汉画像砖博物馆馆长田平信讲述了挖掘过程和历史价值,城市设计学院教授王诚浩探究了汉代画像砖的绘画技巧与特点,艺术学院青年教师易栋追溯了戏曲中古典意境与汉代文化的联系……给门生们上了一堂深入的艺术鉴赏课。

万林艺术博物馆在传递知识的同时,也看重情势的新鲜和趣味性。比如,今年4月举办的“画里乾坤”表情包大赛,将文物的照片配上诙谐或文艺的字句,赋予文物新的活力。

文学院本科生舒心是“万林迷”,每个展她都会去看。“表情包大赛让人面前目今一亮。它吸引更多同窗来看展,甚至像我一样二刷三刷再刷,每逛一遍都有新收获。”舒心通过这个运动,过细深入地了解画像的典故、绘画技巧、汉代的历史文化背景等。

“这类运动增长了门生和馆方的互动,运动自己也是对博物馆的高效宣传之一。”计算机学院本科生肖劲宇盼望,博物馆多多举办如许的运动,以大门生喜好的体例传播知识。


德育:埋头的展览本身会说话,意蕴万千

除了艺术和学术类展览,万林艺术博物馆也有大量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展览。

4月24日是第三个“中国航天日”,博物馆合时举办“共筑航天新时代——武汉大学航天成果展”,搜集选取近年来武汉大学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航天科技成果进行展示,如寰宇激光通讯、激光角反射器、天宫制氧等。同时辅以科学讲堂,两院院士李德仁、中国科学院院士龚健雅为师生和社会公众作讲座。

这一天,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赵小景踏上奇妙的航天之旅。“探索更加深远的宇宙和蓝天,是潜藏于人类心里深处的渴望。展览中,琳琅满目的模型,凝结着无数科研工作者日日夜夜的辛劳心血,也昭示着我国一步步向航天强国迈进的坚定步伐。”

培育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精神,离不开投身公共事业的热忱。博物馆有一个特别的组织——自愿服务队。服务队现有120人,其中咨询讲解组77人、宣传策划组29人、演艺组5人,还有9 名社会自愿者。截至2017年年底,累计服务时长1632小时。

▲“让我讲给你听”

宣传策划组的董皓男同窗加入自愿队一年有余,对这里充满感情,“除了进行技能学习、接受培训、随馆出行,我还结识了很多心里风趣、同舟共济的同窗。”

对自愿服务队队长、历史学院吴月牙同窗而言,万林艺术博物馆自己也深深吸引着她。“可以这么说,遇见万林是我幸福的开始。”她更乐意把自愿者看成博物馆的展品和游客之间的桥梁。“展品自己具故意义和价值,而它们背后的故事与深刻的含义,每每是最耐人寻味的部分。博物馆自愿者恰恰是如许一种优秀的序言。”

吴月牙觉得,让参观者理解展品、获得更好的参展体验,是极有成就感的事情。“做自愿服务的日子里,每分每秒都属于艺术、历史,对历史学院的门生来说是莫大的荣幸。”


“没需要追问结果,关键是看有没有氛围——艺术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影响力,大门生在艺术鉴赏的浸润中将获得难能可贵的人文情怀。”有记者曾追问,如今的年轻人喜好手机和电脑,捐建博物馆的意义是否打扣头时,陈东升学长如许回答了他。

武大人有一种浪漫而淳厚的气质,这份气质得益于珞珈山水人文的浸染和陶冶。为门生营造美好的艺术氛围,正是万林艺术博物馆的魅力所在。


>>>对话

传承 创新 引领

——对话万林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倪婉


记者:您认为,万林艺术博物馆与武汉大学的关系怎么定位?

倪婉:一流的大学,肯定要有一流的博物馆。“一个大学没有博物馆,就相称于一小我得了贫血症。”我觉得这句话很形象和到位。

博物馆对黉舍来说,是表现校园文化的平台,是培养门生人文素质和情怀的紧张实践基地。博物馆产生的价值是无形的,很难去量化。万林艺术博物馆正在成为武大的一张亮丽的咭片,许多中、小门生来到万林艺术博物馆,常常被博物馆超当代的建筑、精品的展览所吸引,很多同窗纷纷在留言簿和微信公众号留言,立志报考武大。

作为高校博物馆肯定要有使命感。我小我总结万林艺术博物馆的使命为“传承、创新、引领”六个字。也有人问博物馆的愿景是什么,借用博物馆捐赠人、武大卓异校友陈东升的一句话:“把万林艺术博物馆打造成中国一流的艺术博物馆”。当然,要达到这个愿景目标,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作为馆长,您能谈谈高校博物馆的定位和功能吗?

倪婉:第一,要看博物馆的馆藏。万林艺术博物馆的定位就是艺术博物馆,当然并非只有美术作品等才叫艺术,许多古代的藏品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像陶瓷器、青铜器、玉器、古代书法等。第二,高校博物馆宗旨是不能改变的——为教学、科研服务。同时,高校博物馆也要走出“象牙塔”,除了要服务黉舍师生的学习和科研,还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记者:博物馆举办了很多高质量的展览,您能谈一谈选择展览的标准吗?

倪婉:做展览有肯定原则。第一是科学性,我们不做伪科学的东西;第二是知识性,博物馆最紧张的一个功能就是“教育”,因此,它也是一个教育机构,观众可以通过参观展览,获取各方面的知识;第三是普通性,博物馆的展览要用最浅显的、小门生都能晓畅的语言,把深奥的学术内容和故事讲出来;第四是趣味性,由于趣味性是吸引观众走进博物馆的紧张因素。换言之,就是博物馆要努力使陈列展览达到“思想性与艺术性、科学性与观赏性、教育性与趣味性的完善结合”。

曩昔,博物馆比较看重藏品,目前已经变化为以人为本、以观众为本。展览是做给观众看的,而观众既是博物馆的服务对象,也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日本博物馆学家鹤田总一郎说:“假如不考虑观众,或者没有观众来参观博物馆,那么可以说该博物馆不成其为博物馆,或者至少说不是一个合格的博物馆”。

作为博物馆人,要策划观众想看的展览,偶然必要换位思考,把本身当作观众。要变“博物馆做什么展览,观众就看什么展览”为“观众喜好什么样的展览,博物馆就做如许的展览”。作为高校博物馆,我们更多地会站在大门生的角度去思考,“90后”、“95后”甚至“00后”这些年轻观众,他们喜好什么、关注什么。为此,我会经常去了解,去和他们进行沟通。

博物馆除了陈列展览,还要举办与之相干的一系列社会教育运动,这些运动都要围绕展览的主题,并通过各种新鲜的体例呈现出来,以吸引观众。比如说我们近期举办的“画里乾坤——南阳出土汉画艺术展”,配合展览策划了“表情包大赛”,其目的就是促使门生自动到博物馆看展,从展览中获取一些知识,得到一些启迪。

记者:举办的多次展览中,您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什么?

倪婉:2017年9月举办的“向南,向南!武大人在南极”,这是一个集学科成就、科普教育、艺术摄影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校园文化原创展,受到广大师生、校友,社会观众的高度关注和喜好。

说到举办南极展的契机和动因,其实是一场由南极科考门生拍摄的摄影作品而引发的展览。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间博士生李航在参加中国第32次南极科学考察越冬时拍摄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特别很是漂亮,把南极的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李航说想办一场小我摄影展时,我觉得仅仅做一个纯粹的摄影展意义不大,无法升华展览主题,大家只会说“照片好美”“企鹅好萌”。因此,我提出应该做一场“武大人在南极”的特展,办一场由“一小我”到“一群人”,由“一张照片”到“一群展品”的大型校园文化展,于是《向南,向南!武大人在南极》孕育而生。

通过这个展览让我熟悉到,大学有太多资源可以行使。南极这个展览成功举办,一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为高校博物馆如何充分行使校内资源为特色学科量身策划展览积累了成功经验。高校博物馆其实有无限无尽的资源,这种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关键是要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去发掘这些资源。

记者:您认为高校博物馆(包括万林艺术博物馆)将来的发展趋向是怎样的?

倪婉:20世纪末,有专家预言“21世纪是博物馆的世纪”,我很认同这句话。21世纪,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井喷式的发展期,从刚开始的2000多座到2016年的4873座,每年以200多座的速度增长。分外要提出的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当前我国社会重要矛盾作出与时俱进的新表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重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必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当今人们对文化艺术生活,对文博事业的需求在日益增加。结合到高校的详细情况,广大师生对文化艺术生活的高需求,高渴望,对博物馆展览内在和外在划一的高要求,正是我们赓续发展前进的强劲动力。我对高校博物馆的将来充满信念。

(来源:武汉大学报1365期3版 编辑:肖珊)



武汉大学函授报名武汉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武汉大学)
上一篇:引凤筑巢武汉大学交叉学科论坛走进欧洲揽才
下一篇:王真课题组基于大数据分析中国儿童拐卖网络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