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上海高校

我校探索医科与非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时间:2016年04月08日 信息来源:复旦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新闻中心讯 “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着力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这是去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中,关于人才培养方面的一段描述。与此“不谋而合”的是,近年来,复旦大学利用自身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积极探索医科与非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创新、创业及成果转化能力、掌握跨学科知识的各类人才,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我校探索医科与非医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复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医学物理方向)项目临床实践基地“落户”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

 

“本研一体化”定向培养质子重离子医学物理师

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作为上海市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以及国内首家、全球少数同时拥有质子和重离子两种治疗技术的医疗机构,于去年5月正式开业。为保证该院的正常运行,迫切需要一批兼备医学、物理学交叉学科背景的医学物理师,但国内在培养医学物理师方面尚属空白。为此,自2013年开始,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牵头,联合相关职能部处、基础医学院和附属肿瘤医院等单位,共同实施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医学物理方向)项目,加快培养一批本土化、复合型的医学物理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医学物理方向)项目在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核科学与技术系等院系选拔优秀本科生,通过“本研一体化”定向培养高层次医学物理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院、教务处通力合作,特针对质子重离子领域医学物理师的培养需求,量身制定了创新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就本科选修课程与研究生学位课程互认转换达成共识,将课程重复内容进行整合,课程学分互认转换。在本科第四年期间,本科学业所需专业选修课学分可用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学分替代。学生在本科第四年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原所在院系的本科生,也是生物医学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享受附属肿瘤医院研究生的津贴待遇。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医学物理方向)项目根据学生的本科专业背景,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和专业需求,在整合复旦现有医学和物理学优势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肿瘤放射治疗学方面的课程设置,新开设肿瘤放疗技术、肿瘤放射物理学、医用物理等3门与医学相关的课程。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后,可赴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质子重离子中心)进行临床实践,在临床轮转过程中强化其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时,实行临床放疗专家和资深物理技术人员联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双导师制”,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医学理论知识水平和医学物理实际技能。

作为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医学物理方向)项目招收的首届学生,周震即将在今年毕业。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的他,抱着将物理学原理应用于医疗领域以服务社会的志向,在两年前通过专门选拔,成为了“试点班”10人中的一员。周震表示,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衔接本科与硕士两个阶段的跨专业学习,实现医学和物理学的交叉,该项目在课程设置及教材编写方面都具有独到的匠心之处,非常贴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开设“言语听觉科学”新兴跨学科研究生课程

唇裂、腭裂儿童是否只需外科手术就能实现完全康复?听力障碍或耳聋者是否安装了人工耳蜗就可从无声世界进入有声世界?自闭症、多动症患者是否无需训练就能与他人进行交流?其实,要让上述患者的语言和沟通能力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需要言语矫治师这一专门人才的帮助和指导。自2013年开始,复旦大学在研究生暑期学校中开设了“言语听觉科学”课程,该课程为国内高校首创,有助于我国言语病理学及言语听觉康复学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据悉,该课程在西方国家高校中尚属新兴跨学科课程。

“言语听觉科学”课程最大特色在于跨学科设置。该课程内容涉及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言语通讯工程、听力科学、病理语言学等专业领域,由复旦中文系语言学、附属医院言语病理学和耳鼻咽喉学方面的教授进行授课。讲授内容包括言语发声、言语听觉解剖生理知识、语音声学特点和汉语语音学特点,以及言语发声障碍、言语听觉障碍原理与言语发声、言语听觉障碍的评估和训练方法等。

“言语听觉科学”课程的选课学生,分别来自复旦中文系、外文学院、附属医院等有关院系,他们中既有本科生,也有硕士生和博士生。

数字医学研究中心形成人才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是学校重点支持的新兴交叉学科研究中心。该中心为来自生物学、基础医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外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领域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以实现跨学科合作研究与联合攻关,协同解决涉及多学科的重要科技难题。

作为国内率先提出数字医学明确概念的第一家相关研究中心,自2000年始,该中心研究人员结合数字医学和信息工程技术等手段,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应用性研究,不仅在各学科顶级期刊上发表有多篇论文,且其研究成果取得了临床上的推广。在多学科背景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中心在手术导航方面取得了尤为不错的进展。手术导航,即以CT、MRI等医学图像信息为基础,通过建立人体三维几何或物理模型模拟病人位置信息,使用高精度定位系统跟踪病人和手术器械的位置关系,辅助临床医生诊断和设计治疗方案;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实时模拟,对手术过程进行监控。利用该技术,可达到准确切除病变组织、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中创伤的目的。据中心负责老师介绍,中心开发的神经导航系统已取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在全国推广40余台,开展神经外科手术近3万例。这些手术,如脑胶质瘤切除手术、颅咽管瘤切除手术及第三脑室肿瘤切除手术等,大多具有极高难度,在导航系统应用前常常难以开展。除此之外,中心研发的脊柱导航系统也已取得国家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利用该系统,可提高椎弓根钉置钉准确率5%,并减少癌症射线对医患双方,尤其是医生的损伤近60%。

在手术导航系统外,该中心在虚拟内窥镜及医疗数据库建立方面,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果。虚拟内窥镜,即利用病人的各种影像数据(包括CT、MRI、B超等医学图像信息),重建和显示三维图像后形成虚拟人体组织,再运用计算机图形学的方法,生成一组反映空腔器官内部表面形态的灰度或彩色图像。其重点是快速、高精度的三维重建技术和人体肠道中心线的全自动提取。包括人体肿瘤放射学诊断与病理组织库、正常人体形态学相关数据库、免疫活性细胞和分子的实时显示与相关数据库、中国人染色体结构多态性及人类染色体病信息数据库等在内的多个医疗数据库都已通过利用实时跟踪技术和计算机三维显示建立起来。该中心通过交叉学科研究取得的成果已实实在在惠及医疗人员及广大患者。

着力培育老年医学与残疾问题治理跨学科人才

“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筹建集临床、医技、科研、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老年医学中心。老年医学是复旦医科未来五年重点发展的学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整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和护理学等各医学学科力量的同时,还进一步与复旦社会学科进行交叉合作,通过多次学科交叉的探索和尝试,推动老年医学在学科建设上取得新的突破。为此,将借助多学科综合优势,培养一批符合老年医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需要的跨学科人才。

在老年问题倍受关注的同时,残疾问题作为一项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其普遍性与严重性也令人瞩目。去年12月,复旦大学中国残疾问题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涉及社会学、公共管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学科,旨在为残疾预防、残疾康复、残疾管理等工作提供全面和多元的智库支持,前瞻性地提出系列政策建议,解决重大的理论、政策和实践等问题,有效推动与残疾问题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为中国残疾问题治理提供决策支持。为了做好上述工作,将培养一批兼具医科与非医学科知识、能胜任促进残疾问题解决的跨学科人才。

复旦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负责人表示,通过开展医学与非医学学科交叉合作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强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能力的提升,培养社会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不仅为学校今后更进一步推动医科与非医学科的多方面交叉合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国内兄弟院校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提供了可借鉴的“范本”。
 

复旦大学函授报名复旦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复旦大学)
上一篇:2016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 我校4个学科进入全球前50
下一篇:我校校友朱民获颁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