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福建高校

厦门大学改革创新提质,打造线上“金课”

时间:2020年04月03日 信息来源:厦门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线上教学音画清晰,互动更多,效果特别棒!”“通过摄像头与老师面对面,让我感觉与老师的距离更加接近了!”学校线上开学已逾六周,同学们纷纷给出“好评”。从“线上新手”到“花样十足”,各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工作部署,把握课程、教师、学生和质量四个关键,把“学科特色”作为创新发力点,打出了高质量的云端教学组合拳。

贴近生活,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如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将深刻、生动、鲜活的疫情防控实践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讲解中,引导青年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涵养责任与担当,是目前思政课教师最主要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原宗丽说。

为打造疫情防控时期的思政“金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根据思政课课程特性和网络教学的新特点,制定了《厦门大学本科生思政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网上教学的若干规定》。以“引领思政课改革创新向高处走、往深里挖、走进学生心灵”为目标,学院教学团队积极搜集资料,从党的领导、制度优势、经济社会发展、全民战“疫”、中国之治等维度深化课程专题内容,将思政课程与社会现实深度融合;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通过“云”对话战“疫”前线的医护和社区先锋,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同频共振;课程后,任课老师在课程微信、QQ群,以及课程平台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课程学习讨论,推进了同学们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深化实践教学,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实践分析中了解和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这也是学校疫情防控期间思政课程的重要内容。为此,学院教学团队推出了“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温度”“中国声音”等一系列实践选题,让学生深度探讨疫情防控中中国制度的优势、中国政府的作用,感人瞬间、感人事迹,舆论媒体的不同声音、中国对世界的声音等内容。

“云上思政课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思政课教师王奇琦说。她表示,得益于“一站式”的网络教学平台,从课前布置思考题,到课中练习题和课后作业,教学互动性增强,教学质量随之提升。思政课老师庄三红也表示:“我每次都要更精心地备课,使劲浑身解数,吸引学生兴趣。利用新媒体技术,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掌握学生的上课状态和意见反馈,适时地调整授课内容。”

“课程形式固然是一方面,课程内容才是决定课程效果最重要的因素。”2017级化学系本科生罗仁杰是原宗丽老师毛概课中的一员,他谈到,“原老师的课程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把知识融入到一个个历史节点中娓娓道来,同时切合时事,既教授了知识,又鲜活生动,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对这个特殊的时期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和感动”。

一课多平台,专业与科普两手抓

“如何发挥学科特色,让在线教学与线下实质等效?”

生命科学学院教学队伍首先想到了从“平台”入手。MOOC类平台、实验类平台、直播类平台、校内教学平台……面对4个大类、10多个平台的纷繁选择,“合适”最为重要。经过前期的平台测试、教学演练等不断探索,学院最终确立了“一课多平台”的在线教学模式。“《进化生物学》课程平台选用“课程中心+QQ群+钉钉”,《植物生理学及实验》选用“课程中心+QQ直播+雨课堂”,《细胞生物学A》选用 “中国大学MOOC+钉钉”……”学院这学期开设的44门课程把“一课多平台”做到了100%。

“课程利用钉钉和mooc两个平台,直播与录播相结合,老师利用各平台发布讨论题,并在直播课程中与同学积极交流,课程教学内容得到有效保障。”修读《细胞生物学》课程的2018级本科生郑毅说。李勤喜教授介绍,学院老师充分发挥不同平台的不同功用,例如,利用“雨课堂”平台进行随堂测试,运用QQ群、微信群、讨论区与学生充分互动,依托平台学习数据,分析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成效,定期开展诊断性问卷调查。

“及时做好持续改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优化教学安排。”“一课多平台”探索目标明确、成效凸显。线上教学期间,学院组织对414位本科生进行线上教学满意度调研,97.6%的学生认同课程安排,对教学质量满意。

搭建好课程平台只是第一步,发挥生命科学学科优势,将线上授课联系疫情实际,做好科普与公共卫生防护教育,成为了学院授课老师们的共识。李勤喜教授自开学以来,每次都《生物化学》课程中,向学生讲解最新疫情信息,鼓励同学们学好生物学专业知识,用学到的专业知识帮助周围的人做到正确的自我防护。

无独有偶,纪志粱教授在《生物信息学导论》课程上向同学们介绍了新冠病毒的致病机理、传播宿主等相关信息;《细胞生物学》课程主讲教师叶军引导同学们阅读冠状病毒相关文献,通过课堂讨论、共读相关论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免疫共沉淀技术、流式细胞仪、PCR等理论知识,增进对疫情病毒作用机制的理解;张连茹教授在最短的时间内更新课程内容,把疫苗的研发思路、病毒的检测以及抗体的生产等引入《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的课堂教学……

因课制宜,实验课程不掉线

化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承担着这学期全校思明和翔安两个校区近1800名学生的11门实验课。怎么能让实验教学同样不掉线呢?

“实验中心”从2月初便行动起来,与大连微瑞公司联系有关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开展情况,组织各实验课程主任因课制宜精选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并先期试用,多措并举做好疫情期间实验课程调整预案。

第一周周一,《基础化学实验(一)》和《基础化学实验(二)》八个实验班课程开课。各实验班指导教师及助教在上午7点45分准时共同在线与学生互动交流,布置有关实验教学任务,并将实验教学进度表、实验教学资料、PPT以及“第二届厦门大学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有关内容等通过QQ群传给学生,方便学生学习。

《基础化学实验(一)》课程组组长王翊如介绍,课程主要围绕三方面展开:采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一些高、精、尖实验项目,让学生了解虚拟仿真实验应用前景以及学科前沿内容;鼓励学生查阅文献,联系合作老师、同伴,为开学后即将开展的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做准备;采用微瑞科技公司的化学虚拟仿真实验结合中国大学MOOC国家精品课程开展在线实验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实验的基本原理及操作等。

上完第一堂“基础化学实验课”的化学化工学院2019级本科生陈伟杰说:“老师们特别关注同学在熟悉软件和程序时的各种问题,并积极给予帮助。与原先的线下教学相比,网络具有信息交流便利、学习资源丰富等优势,这无形间提高了大家的学习效率。”

“创新设计竞赛项目有想法了吗?”在课余,微信群成为答疑社区,“实验中心”老师及时追踪学生参赛准备情况,分享科创经验,帮助联系有关竞赛指导教师,“在这特殊时期,更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此外,教辅老师也加入在线学习科普实验,为今年中学生夏令营活动做充分准备……

(宣传部 林济源)

责任编辑:林济源


厦门大学函授报名厦门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厦门大学)
文章热词: 厦门 大学 改革 创新 打造 线上
上一篇:三明学院校长潘玉腾来访
下一篇:校长张荣到国家大学科技园调研指导工作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