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山东高校

奋力书写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山大篇章

时间:2019年07月09日 信息来源:山东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山东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六大战略”,落实“十大任务”,追求卓越,只争朝夕,奋力开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一项项创新举措陆续出台、一个个具体任务得到落实、一项项学术成果被成功摘取,山大党的领导的“定盘星”越来越牢,“双一流”建设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科研创新的“金刚钻”越来越多,全校师生医务员工的精气神儿也越来越高昂……让我们伴着夏日花香,一起来回溯、细数一年来学校在各领域取得的成果。

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办好山大的事情,关键同样在党。一年来,学校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金钥匙”武装师生医务员工头脑,破解改革发展难题,指导推进各项工作,深入推动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个校领导领学,聚焦一个专题,制定一个计划,破解一个难题。这是学校领导班子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规定动作”,班子成员先后围绕科研创新、文化创新、总体国家安全观、综合改革、人才工作等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凝聚了思想共识,形成了改革思路,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科学谋划推进学校党建工作,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学校通过召开党建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各级党组织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推动基层党组织切实扛起责任,提升党建质量,切实把党的领导最大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聚焦山大发展,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如何实现换道超车,如何实现提质增效,战略决策和顶层设计至关重要。2018年底,学校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和医学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相继成立,助力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性谋划和中长期规划,不断提升学校战略决策和顶层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为引导督促各单位贯彻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对标一流、追求卓越,学校组织中层单位《发展规划》评审会、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等,督促各单位科学编制高水平发展规划,有力支撑一流大学建设目标顺利实现。

学校不断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着力解决党建和改革发展“两张皮”问题,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最大程度彰显出来。一年来,党建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责任落实更加到位,作用发挥更加有力,大大激发了师生医务员工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各单位改革发展成绩不断提高。

制度再好,不抓落实就是一纸空文。当前,全校上下已经牢固树立抓落实是本职、不抓落实是失职的正确政绩观,把狠抓落实、抓好落实作为推动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把落实十四次党代会精神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干出成效,争当促进派和实干家,努力推动学校事业跨越式发展。

努力造就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习近平总书记说,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一年来,学校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努力构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本科生和最富有创造力的研究生。

坚守“为国育贤”初心,培养最优秀本科生。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面向未来、面向全体的理念,落实本科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育人职责,建立健全“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并形成合力,谋划推进中国特色、山大风格的一流本科教育。

梳理确立一流本科教育的逻辑定位和实现路径。学校充分运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下一代通讯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互联网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服务师生的“全渠道”生态链条,以师生满意度作为评价服务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主要指标,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流程,满足学生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方式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给无差别的学习体验。

着力培养学生面向不确定未来的能力。2018年,学校出台《山东大学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科技创新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一流专业与一流学科建设相统一,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专业现代化建设进程。2019年,本着交叉融合、互联互通的原则,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生物医学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6个新专业,本科招生专业数量优化到95个,并申请增设智能医学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供应链管理以及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等4个新专业。同时,完善交叉培养和协同育人机制,大力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深化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将学生思想引领、通识能力培养和专业能力塑造统一起来。

压实专业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两支队伍的“三全育人”责任担当。学校修订完善并严格执行《山东大学教师本科教学管理办法》,引导教师坚持“四个相统一”,积极参与学生学术科研、创新创业、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与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增强本科教育管理服务队伍的责任担当,自觉承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价值引领的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

在“培养最富有创造力的研究生”的目标下,高水平研究生教育的道路也在积极探索之中:积极推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项改革,实施学位点现代化工程;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导师队伍;探索交叉学科和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新机制,突出研究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贡献度;着力抓科研水平提升,不断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新精神……

计熟事定,奋斗以成。系列成绩的取得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更添改革动力与奋斗激情:今年5月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达了工程硕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名单,山东大学申请上报的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和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全部获批。稍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了2019年增列的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单位名单,山东大学成为第二批可开展学位授权自主审核的11所高校之一。2018年,山东大学获5项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这是山大首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标志着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63位专家入选新一届教育部高校教指委员会,入选数量居全国高校第7位。山大学子在各项赛事中频获佳绩,共获国际竞赛一等奖50项,国家级奖143项,省级439项。山大获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添翼工程”入选首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今年6月21、22、23日,学校隆重举行毕业典礼,又一批富有家国情怀、传承崇实品格、体现担当精神和具备创新能力的优秀山大学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即将为各行各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改革红利释放人才红利,以人才质量带动发展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山东大学牢固树立这一理念,不断加强和改进学校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人才工作会议上,把人才强校战略上升为学校主要发展战略,在全校范围内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校的共识。此后,人事人才改革逐渐进入快车道。陆续出台的《山东大学关于深化人事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16个配套方案,正加快建立起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和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拔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后备人才”四个层次的山大特色杰出人才体系也越来越完善。

为多渠道拓宽引才网络,2018年,学校制定出台《山东大学海外人才工作站管理暂行办法》,拓展海外引才平台,目前已在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地设立了10个海外人才工作站,为建立常态化海外招聘工作机制迈出重要一步。

在参加了2018年齐鲁青年论坛后,青年学者石磊说,无论是办理注册手续时人事部老师们的亲切问候,还是办理报销手续时财务部老师们的贴心服务,再到校内处处飘扬的欢迎旗帜,各个细微之处都体现了学校的求贤若渴,以及对青年才俊加盟的热情期待。其实,对人才的服务“热情”远不止于此,学校专门设立人才服务专员,为人才提供个性化服务,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服务氛围,全面、立体、高效的人才服务工作机制不断完善。

在大力推动改革的同时,人事人才工作的硕果也不断涌现。2018年,学校11位教授入选第三批“万人计划”。3位学者入选科睿唯安发布的2018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学校首次有学者入选高被引科学家榜单。2位教授获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人数在全国高校中位列第三。2018年,学校共引育全职高层次人才372人(含校内杰出人才体系入选者),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2019年上半年,学校共引育全职高层次人才222人,引才成效进一步显现。

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具有较大学术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队伍,学校实施“齐鲁青年学者”项目和“青年学者未来计划”,加大对优秀青年学者的培养与支持力度。目前,学校齐鲁青年学者项目总人数达到253人,其中引进200人,校内评选53人。未来计划支持总人数达到258人。2018年,学校41人次入选国家四青和山东省青年泰山项目。入选人才中,有28人次从齐鲁青年学者和未来计划学者中产生,占比达68%。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当前,学校正在已有的改革基础上再突破、再出发,进一步深化人事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围绕重点平台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汇聚优秀人才,为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撑。

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高峰,打造引领学术前沿的创新高地

十四次党代会指出,要始终把学术作为价值追求,坚持“顶天立地”,打造学科高峰,推动交叉融合。党代会后,学校坚定不移地将学术兴校作为全局性、引领性、基础性的战略,作为推动学校“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的关键举措,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和山东重大需求,以创新引领学术发展和能力提升,学术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今年的春季新学期工作会议继续聚焦实现“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明确了“121”行动路径,即,发挥党的领导的最大优势,聚焦学术核心竞争力这个关键,做强学科和学院。

建设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关键。学校全力建设数学与数据科学、化学与物质科学、材料及加工制造、中国古典学术、临床医学与重大疾病五大优势学科领域,大力实施学科“三大计划”(学科高峰计划、学科激励计划、学科调整整合计划),通过“瘦身、长高、变强”,加快实现学科更新换代,大力推动学科现代化、国际化、融合化,以“五岳独尊”的气概,全力建设学科高峰。2018年,学校ESI全球综合排名283位,列全国高校第10位;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进入前1‰和前1%的学科数均并列国内高校第9位。

学校积极布局新兴交叉领域,实施交叉学科研究支持计划,建设跨学院新兴交叉研究机构,统筹推进Med-X创新工程、理工交叉、文科交叉等。2018年11月10日,山东大学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中心以建成国家应用数学前沿交叉平台为目标,以数学为基础,组建金融数学、控制科学、数据科学、信息安全、生物信息、海洋信息、基础数学等交叉研究团队,提炼经济社会管理、工程技术中的核心数学问题并开展系统性、前瞻性、引领性研究。除数学与交叉科学研究中心外,数据科学研究院、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齐鲁交通研究院、人工智能国际联合研究院等高端平台也纷纷揭牌成立,成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升级换代、打造一流学科高峰的生动实践。

学校对标科技创新新形势,加强顶层谋划,召开科技工作会议,推进科研管理模式改革,聚焦“四大”产出,制定出台了《山东大学关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系统规划了5大重点改革任务和19项具体推进措施,并推出系列配套政策,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

学校瞄准国家战略急需,提前布局谋划,开展创新性科研大平台培育建设。目前,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非线性期望前沿科学研究中心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各项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正积极筹备中。能源与高效节能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评审并获批建设,成为首个依托山东大学建设的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通过设立基础研究、交叉研究培育项目,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大项目不断涌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优秀青年基金3项,国家基金重点类项目18项。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山大牵头获批立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0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殖细胞染色体行为的分子调控”项目获批中央财政经费3099万元,单项经费再创新高。

面对 “双一流”建设新形势,2018年,学校瞄准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启动首批12个高水平攀登计划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计划通过5年的重点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实力突出的创新团队。为支持青年人才开展前瞻性的前沿交叉科学研究,启动青年交叉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将遴选20个左右的团队,给予一定的经费及倾斜性政策支持,推进实质性交叉研究,形成年龄结构合理的培育梯队。

学校积极实施《山东大学重大科技成果奖励暂行办法(理工医)》,以山东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7项,其中一等奖4项;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一批科研成果相继在Cell、新英格兰医学期刊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

党代会以来,学校积极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学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山大人文社科学者围绕国家战略和重大理论、现实问题开展攻关研究的能力显著增强。2018年,9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立项数居全国高校并列第5位。40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立项数居全国高校第11位。“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获国家重点文化工程立项支持,经费预算3.034亿。肯尼亚联合考古在探索现代人类起源领域取得关键进展。刘大钧先生获2019年度“汤用彤学术奖”。郑杰文教授主编《中国经学学术编年》获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黄发有教授著作《中国当代文学传媒研究》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45项成果获省社科优秀成果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9项,一等奖获奖数创学校历史新高。

2019年4月26日,学校人文社科学术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提交了《山东大学关于加快推进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和7个配套政策文件,着眼顶层设计,明确了山东大学人文社科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对创新团队、高端智库、高端科研平台、重大项目、青年学者支持、优秀成果华岗奖评选、高端学术论坛资助等工作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会后,参会学者胡友峰教授说:“山大人文社科工作会议的召开正逢其时,我们经常念及山大文科的两次辉煌,这次工作会议的目标就是再造山大文科的第三次辉煌。……我们都信心满满,勇当排头兵,在创造山东文科第三次辉煌的道路上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

目前,人文社科各单位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为创建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特色的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培育造就与时代同频共振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学派”而努力奋斗。

在服务山东中赢得资源、加快发展

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把服务山东战略作为六大战略之一,明确了发展理念,规划了服务路径,建立“九大机制”,落实“十大计划”,系统推进服务“六个山东”,在科研攻关、成果转化、平台共建、合作育人、政策咨询等方面积极贡献山大力量。

学校精准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海洋强省建设、军民融合发展等山东省战略部署,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呈现核心专利和专利群协同转化的特点,成果转化的额度大幅提升,实现了5个千万级专利成果的签约转化。对接“十大产业”签约建设30余个产学研合作平台,24人入选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十强产业”智库首批专家。学校还广泛汇聚校友力量聚创齐鲁,联手上海交大、上海财大、军事科学院等高校共同服务山东发展。

2018年,学校横向科研经费总额达到3.45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其中成果转化到账收入达到6700余万元,实现历史性突破。2019年,截至5月底,横向科研经费总额达到9610.86万元,同比增长38%以上,重大成果转化项目继续实现历史性突破;已推进签约的经费超过千万的新型研发机构已有9个。山大获教育部批准成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之一。深度对接中西部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与重庆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强力助推鲁渝友好协作深入开展。

学校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研究平台和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转化平台,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贡献山大智慧。以工研院为例,目前,工研院成立的地下灾害预报、脑科学、宽禁带半导体、晶体纤维、机器人5个创新中心快速发展,孵化成功“山东中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蓓明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济南蓝剑钧新科技有限公司”3个高新技术企业;与50余家国内知名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其中包括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海内外核电研究院、济钢集团等知名企业,吸引7位海内校友回归创业,创新创业项目均已在工研院平台启动,引进顶尖人才搭建了4个院士工作站。

此外,学校还聚焦山东省人才需求,在继续教育、新旧动能转换专题培训等人才培养与人才支撑方面积极作为,到目前已举办培训班131期,培训学员1.1万余人次;派出三期共39位专家教授到济南市挂职科技副职,在搭建平台载体、推动产学研合作、指导科技创新、引进培养紧缺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积极推动校地联手,构建产教融合生态,推动精品旅游产业专家智库、医养健康产业智库、新材料行业协会落户学校;聚力学校优质医疗资源、教育资源,为山东提供优质医疗、医养健康和优质教育服务,助力山东民生建设。

一年来,学校服务山东工作取得突出成效,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龚正专门作出批示,肯定学校贡献,山东人民对山东大学的信赖度和认可度愈来愈高。当前,山大师生、校友、校属企业、基础教育以及齐鲁医学等各方面都带着真心、感情和责任,积极参与到服务山东各个领域,服务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山大系”品牌初步形成。

坚定文化自信,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月29日晚,山大2018年度榜样的力量优秀学生颁奖典礼在体育馆举行,典礼隆重表彰了“榜样的力量”学生年度人物、自强之星、研究生学术之星、优良学风班等11个奖项的获奖个人和获奖团体。现场师生在一个个榜样的事迹中,充分感受到“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家国情怀,感受到山大人的担当、底气和温度,感受到了山大文化的召唤和引领作用。

6月6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圣彼得堡出席接受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仪式。期间,圣彼得堡国立大学校长将该校德米特里副教授与山东大学合璧工程赴俄团队合作发现并遴选的《铁冶志》复制本作为礼物赠送给了习近平主席,对山大开展境外汉籍回归事业起到了极大的鼓舞作用。

以上两个事件只是山东大学实施文化引领战略、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学校第十四党代会指出,实施文化引领战略,始终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大学。一年来,学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提升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根本,以助推学术振兴为目的,以完善优化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增强山大文化的影响力和引领力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打造山大人的共同精神家园。2018年11月,山东大学文化委员会完成换届,组织架构进一步优化,职能职责进一步明晰,文化智库作用得到较好发挥,文化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2018年,“全球汉籍合璧工程”作为国家重点文化工程被列入“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实施方案》同时获批通过;学校精心组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五周年系列活动,成功举办第五届尼山论坛、山东论坛、第二届鲁青论坛等高端学术活动,不断扩大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学校涌现出一批尚德崇学、追求卓越的教师和团队。学校党委号召广大师生医务员工向艾兴院士和赵明义先生学习;组织召开多场艾兴院士、赵明义先生先进事迹报告会;《光明日报》连续报道了艾兴院士、赵明义先生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在校内外引起强烈反响。教师节表彰大会上,学校表彰了“我最喜爱的老师”、 “我心目中的好导师”“重大科技成果奖(理工医)”获奖团队、“人文社科科研重大奖励”获得者等8个类型的获奖个人(团队)。

此外,学校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实施校园文化建设工程: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传统节日振兴系列主题活动”;积极申报教育部“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和“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文化传承项目“雅乐”被认定为教育部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启动“一院一品”立项活动,凸显学院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调动基层单位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美丽山大”品牌,着力建设山大人共同的精神家园。

在国家开放大局中展现山大新作为

学校坚持通过“国际化”助推一流大学建设,凝聚全校共识,出台了《山东大学国际化战略规划(2018-2025)》,加强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顶层设计;同时推出了落实战略规划的“十大重点计划”,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教师队伍、科学研究、支撑服务体系等的国际化,以及“一带一路”沿线教育合作,多部门协作推进国际化进程,国际化建设成效显著。

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力推进“国际学分计划”,打造“留学山大”品牌,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

2018年,学校继续重点推进学生海外经历,全年派出学生1830人,较2017年增长34.1%。学校试行“国际学分计划”,以学科为单位,重点资助了近百名学生前往斯坦福大学、威斯康星麦迪逊分校等世界一流大学进行海外研习,并获得相应国际学分。今年,该计划拓展为“学生海外经历”和“国际师资课程”两个子项目,将派出近250名学生赴海外研习,同时邀请136位海外师资来校开展138门全英文海外师资课程,实现“走出去”和“引进来”国际化培养。此外,山东大学澳国立联合理学院成功获批,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生物科学4个本科专业,将于2019年秋季开始招生。

“留学山大”品牌建设效果初显,“一带一路”国家学生稳步增长,国际生源结构逐步改善,欧美澳地区学生短期来华实现稳步增长。2018年全年招收3817名留学生,截至今年4月15日,有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88名留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学历生1517人。2017年以来新增全英文授课项目38个,新设教学实践基地8个。留学生趋同化管理也正稳步推进,已建立并实施留学生辅导员和住宿辅导员制度。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引育并举,系统提高师资队伍和管理队伍国际化能力。

形成了长短结合、多层次引智体系,海外学者来校交流合作稳中有进。2018年,学校重点推动诺贝尔奖获得者等高端人才来校讲学,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理医学领域3名诺贝尔奖得主和1名沃尔夫化学奖得主来校讲学。校聘外国专家中,3人(团队)入选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1人获“齐鲁友谊奖”。

同时,着重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扶持。实施了国际化专业与课程建设教师海外培训计划,分期成班派出近百名青年骨干教师赴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UBC以及香港科技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进行国际化专业、课程及教学法培训;与牛津大学、成均馆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开展干部培训班,共派出各类教辅、管理人员等百余人。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积极孵化培育国际科研合作项目,搭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自2018年起,学校设立国际科研合作种子基金,重点围绕高峰学科建设,支持培育国际科研合作项目和平台。目前共设立了涵盖材料、数学、化学、物理、全球能源互联网、计算机、临床语言学、微生物、脑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30多个项目和平台,支持与包括哈佛大学、墨尔本大学、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亥姆霍兹联合会、马普学会等在内的世界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合作。

学校重点加强在材料、微生物、海洋科学、医学、考古等领域与加拿大达尔豪斯大学、哈佛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亥姆霍兹联合会、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的合作。若干个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山东大学-达尔豪斯大学联合实验室(SDU-DAL LORE)正式揭牌,双方将在海洋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与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共建神经语言学实验室;与南洋理工大学共建山东大学-南洋理工大学人工智能联合研究院;亥姆霍兹联合会共建国际联合实验室。

2018年,学校在与著名华裔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15年合作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大学高等技术研究院,并于近期聘丁肇中教授担任名誉院长,将与麻省理工学院及欧洲核子中心密切合作,围绕实验物理学科前沿,以高端基础科学和尖端技术为核心方向,以建成国家实验室为使命,带动山东成为世界实验物理研究的新高地。

此外,2018年以来,围绕学科建设战略布局和发展需求,学校全面推进“海外一流学科伙伴计划”,推动与世界一流大学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重点深化了与耶鲁大学、多伦多大学、剑桥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和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其中与耶鲁大学重点建设两校环境与社会考古国际联合实验室,并开拓了公共卫生、微生物等领域的合作;与多伦多大学在医学、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考古、管理等领域全面合作的基础上,探讨逐步深化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剑桥大学开启合作共建国际创新转化学院,建立“创业生态系统”。今年4月,学校出台《山东大学服务“一带一路”倡议行动计划(2019-2025)》,将全方位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高校的合作。

目前,学校正在稳步落实国际化战略规划,以国际化“十大重点计划”为抓手,助推国际交流成为学院事业发展的加速器,助力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弯道超车。

发挥一校三地优势 融汇一体发展合力

在2018年学校第一届全民运动会上,“同一个山大,同一个梦想”的《山大力量》表演给师生医务员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现了一校三地师生医务员工建设“同一个山大”的期望与共鸣。

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立足一校三地办学格局,大力推进一体发展战略。按照“统筹布局、一体发展”的基本思路,落实“六个统一”要求(统一办学理念、统一大政方针、统一办学目标、统一发展规划、同一学术标准、统一大学文化),积极探索异地多校区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各校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制定实施威海校区推进“双一流”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0)、青岛校区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8-2025),推动各校区共建共享、优势互补,着力打造“同一个山大”的命运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文化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此外,大力推进强院兴校,进一步落实学院主体地位,致力于让各个学院享有同等的服务效用和发展支撑。

2018年10月16日,山东大学首门“济南-威海”跨校区同步直播课程在中心校区开讲。这标志着学校跨校区本科教学共建共享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标志着山东大学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信息化条件下课堂教学革命取得新成效。

如今,打开山大视点网站,检索关键词“一校三地”,一校三地一起举行的快闪活动、体育运动、学术活动、工作联席会、部署工作会、研讨会等新闻不断增加。在企业微信里,“联席会”一度成为最热词汇。全校上下已经凝聚起一体发展的高度共识,并全力落实到各项具体的工作中,汇聚起强大的发展合力,为一流大学建设注入更强大的动力。

 

成绩属于过去,奋斗赢得未来。与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目标任务相比,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迈出的一小步。让我们继续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昂扬斗志,以责任在肩、奋斗有我的担当意识,以解放思想、改革发展的创新精神,继续服务大局谋大事,凝聚力量干大事,深化改革成大事,抢抓机遇,逐梦前行,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加快推进学校“由大到强”历史性转变,为早日实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山大梦”不懈奋斗。


【供稿单位:宣传部    作者:张丹丹             编辑:新闻中心总编室    责任编辑:万广远  】

山东大学函授报名山东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山东大学)
上一篇:樊丽明率团访问司法部推动相关领域合作
下一篇:山东大学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受山东省委表彰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