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广西高校

校友故事·第一季大山里的好儿郎——记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良好校友黄江山

时间:2017年06月27日 信息来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前言:校友是母校特别而弥足宝贵的资源。广大校友的成长故事和人生感悟不仅是黉舍人才培养工作的珍贵经验和紧张成果,也是大学精神和人文底蕴的紧张内容和生动表现。为彰显黉舍近60年发展积累所形成的具有本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今年4月以来校党委宣传部在校向导、校友办、教务处、各学院和各地校友大力支撑下,以“创新.创业”为主线,本着“尊重校友、解读校友、学习校友”的原则,通过到全国各地面对面采访、网络采访、电话采访、来稿整顿等体例,形成人物通信稿并将通过黉舍媒体刊登。第一季之后我们将继承努力呈现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关心!

校友故事·第一季大山里的好儿郎——记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良好校友黄江山

  黄江山,男,1986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讯学院2005级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卒业。现任河池市人民防空指挥信息保障中间副主任(副科长级)。2014年4月接受组织遴派,担任河池市罗城县四把镇集环村第一书记。2016年4月第一次任期满后,他自动申请留任。2016年9月,荣获“2014—2015年河池市良好第一书记”称号;2017年,其先辈事迹收录在中组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案例选·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函授报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第一书记》;2017年4月,荣获广西“五一”劳动奖章。

  广西罗城这个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流传着俗语“好玩好耍、东门四把”。但在四把镇西北部,岩洞屯却是一个“被忘记”的地方。
  好像仅仅是由于修通岩洞屯的道路,集环村就发生了焕然一新的转变,焕然一新的不仅仅是村屯面貌,还有村民的精神风貌。这统统的改变,源于第一书记黄江山。2014年—2016年,这个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小黄”,已变成了集环远近驰名的“百事通”,小孩口中的“黄爸爸”,他还被当地贫困农夫亲切地称为“老黄”,这个转变有迹可循。
               逢山开路, 一点一点赢得信赖
  2014年4月,29岁的黄江山第一次以第一书记的身份,来到集环村。这个云贵高原九万大山南麓的小村落,没水源、石头多、地皮少、道路弯,贫困户数占一半以上。全村大部分天然屯的道路是泥沙路,唯逐一个连路也不通的便是岩洞屯。
  50多年前,仫佬族村民为了躲避土匪的侵虐,躲进岩洞屯,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现在,这个屯30户人家仍住在仫佬族特色的土木结构房子里,玉米为生,年轻人外出打工,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驻村第一天,黄江山就了解到了困扰岩洞群众50年的题目。当时的镇长语气一定的对黄江山说,谁修通岩洞屯的路,谁就是最良好的。一位镇干部说,岩洞屯不适合人呆,最好的办法是移民搬迁,然后在屯里种树,而不是修路。
  不通路,住在岩洞屯的人们外出靠肩挑马驮。什么时候能通路?这是岩洞屯村民们的最大期盼。
  要修路,得有钱。钱从哪里来?面对戴着眼镜的黄江山,许多群众以为这位市里派下来的“小毛孩”带着许多钱。拿不出钱,他遭到群众质疑,认为他下来挂职,只为了镀金升官。
  “群众不信赖我,我就从小事做起”。黄江山在走访村小学时发现,炎天的时候因为气候热,小门生拿的饭菜每每“馊”掉,常常出现小门生肠胃不恬逸被送去卫生院的情况。“买一台冰箱就能解决题目。”黄江山决定帮山里孩子们筹款买一台冰箱。可这钱去哪找呢?之后的几天,他频繁来回于坐落于临近县级市的河池学院和罗城之间,通过联系学院社团,筹集了资金买了一台冰箱。从此,在村小学读书的小同伙再也没有出现吃“馊”饭送卫生院的情况。“这小伙子还不错”。这是黄江山第一次听到群众对他如许评价。此后,黄江山还通过社会力量联系帮扶村小学困难门生,很多小孩碰到黄江山都会喊他“黄爸爸”。这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驻村1个月,黄江山骑着摩托车,冒着经常甩尾的伤害,跑遍了大多数通路的天然屯,还迈开双脚,走访岩洞屯等村屯。经常有群众看到他提着肉,逐个探望留守老人。还有一次,黄江山在村委门口,看见两个70岁的老人,预备扛一袋60斤重的大米,到石杯屯。“反正我工作也做完了,帮个忙吧”黄江山想。从村委到石杯屯要翻过一座大山,需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1个多小时后,米顺利送到老人家里,他却两腿发软,眼冒金星,扶着石头吐逆出浅绿色的苦水,这是用劲用过了。这件事情很快传开了,大家都知道,“小黄”书记是来干实事的。群众对他的信赖在增加。
  在走访群众过程中,黄江山在发现,村里在低保、危房改造等政策方面,存在偏心、了解不周全等题目。他本着阳光透明原则,深入每家每户了解、核实真实情况,调整了一批低保户和危房改造户。这种做法让他进一步赢得了村民的信赖。
  黄江山通过“以心换心”积累起的“信赖”结出了善果。几乎一夜之间,黄江山发现工作比曩昔好做了。刚来的时候,他筹集修路款,一分也没筹到,如今发出倡议,几天就收到80人捐赠的2.5万元。“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黄江山觉得,他要修的路可以动工了。
  经过努力,2014年5月23日,岩洞到梅洞屯级路开工。因为石头多,必要开山炸石,加上发掘机按时间计算酬劳,为省钱,作为监工的黄江山,看到能用人力开山的地方,就叫停发掘机,本身组织村民一路 “开山修路”。两个月后,黄江山瘦了9斤。
    虽然这般精打细算,这条路依然由于缺钱歇工了。无奈,黄江山向单位向导汇报,并采取多种体例筹款。经过多方努力。2014年6月,相干部门和黄江山所在单位的支撑款陆续到位达40多万元。路又重新开工了。2015年年底,岩洞到梅洞屯级路终于修成通车了。群众对他的信赖也随之一日千里。变瘦变黑的小黄也被大家亲切地称作了“老黄”。群众的心与他贴得更近了。
  两年来,黄江山和村“两委”干部一道,先后为集环村争夺项目资金近1500万元,建设完成了总长17公里通屯道路,13个天然屯的屯内硬化,修通了所有的屯级路。完成两个天然屯(40户163人)团体搬迁。村级运动场所、村级水利设施等等,没有哪个项目没有黄江山的影子。

校友故事·第一季大山里的好儿郎——记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良好校友黄江山

                 脚扎实地,一丝一丝获得民心
  2016年4月,黄江山两年的任期结束了。在妻子的支撑下,他坚定选择了继承驻村担任第一书记。当时,他的儿子仅1岁。对于留任,他的岳母是十分反对的:“孩子这么小,我女儿又在移动做财务,也很忙,孩子谁照顾,出了事谁负责?”岳母的反对让黄江山为难,出于愧疚,黄江山驻村2个月,都没敢把他又去当第一书记的事情告诉岳母。
  黄江山再回到老地方,他的“第二田园”,又踏上了这片石头山。这一次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由于他要带领村子走上脱贫之路。他意识到,路通了只是第一步,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脱贫。年轻人外出务工能脱贫,但家乡一个年轻人也没有,也不是脱贫的可持续路径。
  集环村大部分村屯在石头缝里莳植玉米,以玉米为主食,木乔、米汤两屯莳植有少量水稻。没有水源,一年有半年旱,没有手机旌旗灯号,留住年轻人,难。
  多年曩昔,33岁的谢谷军,在集环村双沟屯老家,种了10亩土番茄。因为道路不通,销路不畅,紧张亏损,袭击了他的创业热情。他无奈地脱离家乡,到深圳市一家钟表厂打工,担任小组长。
  仔细的黄江山发现,扶贫政策、创业政策和当代农业理念的宣传滞后,是让年轻人不敢在家乡创业、不敢回家乡发展的缘故原由。
  为此,黄江山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将集环村外出务工的年轻人逐一拉进群里。之后,黄江山每天更新信息,转发政策,谢谷军等看到黄江山分享的家乡点点滴滴转变,认真阅读了当局最新的扶贫政策、创业政策和当代农业理念等内容,又重新燃起了创业的火苗。但是,谢谷军夷由不决,种点什么才能更快致富?产业启动资金怎么解决?创业风险如何避免?孩子上学题目怎么办?
  “我给他们画了一个饼。”黄江山说。黄江山得知谢谷军的忧虑后,与他分享了本身自费去柳州、宜州考察花椒莳植基地的相干案例资料,还带他和村干、屯长、村民一路去实地参观,帮助他制订产业发展规划和办理小额贷款,还联系好他孩子上学的题目,为他回乡创业解决后顾之忧。5个月后,谢谷军回到家乡,赞成出任花椒莳植合作社理事长。今年10月,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建成3个花椒(合计100亩)莳植示范点。
  现在,在黄江山的说服下,集环村已有11人返乡创业。“近期把这些年轻人作为发展党员重点对象,打造一只永不出村的党员工作队。”黄江山如此说。 

校友故事·第一季大山里的好儿郎——记广西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良好校友黄江山

  截至目前,全村累计发展毛葡萄莳植480亩,核桃莳植400亩,青蒿300亩。已建立小规模养殖基地,其中,新兴、新城、山牛等屯家庭养殖规模赓续扩大,销路不愁,养殖户收入翻倍。
  “压力依然很大。”黄江山说。因为没有水源,露天水柜饮水安全题目,始终放在他的心头。“我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明年,他将重点推进花椒莳植产业,引进特种禽类,发展林下养殖。另外,扩大牛和猪的养殖规模,通过策划包装,把两种“土货”通过“党旗领航?电商扶贫”等电商平台打造出品牌,并以合作社为母版,发展集环村第一书记产业。如何保留原有的仫佬族特色住宅,作为民宿,发展景观旅游产业,带动集环脱贫致富。这些都在他的“谋划”或实践当中。(宣传部根据信息与通讯学院供稿整顿)

(作者:佚名 编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上一篇:校友故事·第一季脚扎实地,奋勇逐梦——记良好校友莫拉漫
下一篇:我校召开中间八项规定精神“回头看”工作题目整改推进会图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