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手机版 扫一扫
江苏高校

“美声之林”为啥这么火

时间:2016年06月01日 信息来源:扬州大学 点击: 加入收藏 】【 字体:

扬州大学国内首家开设声乐慕课,单集日最高点击近50万次——

“美声之林”为啥这么火

 

  “天哪,这么高的点击量!”今年2月底的一天早上,扬州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张美林教授像往常一样打开微信浏览时,不由得发出惊叹。

  一天之前,由他主持并上线的声乐慕课“美声之林”第四集《鸿雁》,上线不到24小时,累计点击量就达到48万多次。看到如潮涌般的评论留言,张美林连呼想不到。

  如今,大学教师开设慕课并不是新鲜事儿,而作为国内首个声乐慕课,“美声之林”为啥这么火?近日,记者走近这个平台的建设团队,深入了解火热背后的点滴故事。

 

  学生人数太多倒逼出“美声之林”

  “今年我们音乐专业招收了80名学生,10年前的招生人数不到现在的一半,而我们的教师人数并没有增加。”张美林谈起目前音乐专业学生培养的现状,很是苦恼。

  作为国内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张美林一直从事声乐课程的教学与研究。他说,为了尊重人的个性化嗓音特点,声乐教学必须采用“一对一”的面授形式,教师的工作量很大,“除了出差和行政事务,我差不多所有工作时间都泡在琴房里了”。

  工作量的增加还只是声乐教学面临的一个小问题。张美林说,声乐教学与其他课程不一样,不是只要声音好就是学得好,有时候演唱表情、肢体语言等更为重要,“而这些往往在狭小的琴房里是无法做到的”。

  2015年,扬州大学音乐学院建立了“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MFA)教学案例网络平台”,张美林牵头组织专业教师将多年来的教学心得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形式上传到网络平台。

  “这是个内部的教学平台,但却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为什么我们不能做一个开放的声乐慕课平台?”说做就做,去年下半年,张美林开始筹办“美声之林”。

  “美声之林”的火爆让张美林发现,人数庞大的社会非声乐专业学生也是这一平台的受益者。翻开课程平台下面的评论,记者发现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声乐爱好者。“美声唱法竟然能如此训练,真是受益不少,谢谢这个平台。”网友“山东大汉”如此留言。

 

  “为了这堂课,我准备了几十年”

  “与其说是声乐遇到了慕课,还不如说是慕课傍上了声乐。”张美林一直认为他的“美声之林”并非迎合“互联网+”潮流,也不是简单的技术面创新。“这堂‘美声之林’是我几十年从教经验的厚积,更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一次薄发。”

  在扬州大学,师生们总喜欢称张美林为“大胡子教授”,有他在,即使没有歌声也会平添一种气场。“张老师不但自己唱得好,关键是教得好。”夏炎曾经师从张美林,如今已经留校任教。

  张美林做事追求完美,对“美声之林”更是倾注了诸多心血。从创意出台到课程上线,尽管只有短短的3个月,但他丝毫没有因为时间紧而牺牲课程质量。

  没有钱,他就到处“化缘”,找朋友做免费活儿;没有地方,他硬是将旧的舞蹈房改造成一个微型剧院,灯光、布景、服装,他对所有的细节精益求精。正因如此,他呈现给学生的都是一堂堂听视觉的绝妙享受。

 

  慕课与传统课堂的美丽邂逅

  为了录制好“美声之林”,张美林和他的同事们多次召开备课研讨会,并在传统课堂上多次演练。

  在“美声之林”课堂上,张美林的同事和学生都会成为主角,他会随时喊停插话,讲授某个声部甚至是表情的技术技巧。为了让课程更有针对性更精彩,他会向网友征集嘉宾人选及演唱曲目。

  慕课平台所表现出的交互性优势,传统教学同样可以共享。每天空闲下来,张美林都会登录后台,看看网友们的提问和建议,他也力所能及地回复,“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很多留言启发了我的教学思维和研究思路”。

  打开“美声之林”的微信平台,记者还发现了几个特别栏目,如诗书音、演出剧照等。“艺术是相通的,我更希望‘美声之林’是一个开放融合的平台。”张美林这么解释。

  如今,“美声之林”已经录制到第七课,网友点击依然火爆。谈及这一声乐慕课的发展方向,张美林很有信心:“我们会将‘美声之林’往精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尝试在全校艺术公选课引入慕课形式。”(缪志聪 陈森青)

 

扬州大学函授报名扬州大学成人高考报名
(作者:佚名 编辑:扬州大学)
文章热词: 美声 为啥 这么
上一篇:生科学院陈晟同学荣获“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6美德学生”称号
下一篇:与病魔战斗4年 “白血病女孩”感恩“回望”母校
相关新闻

我有话说

新文章

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