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使用面积达7000多平方米的我校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在学校体育馆建成,广西首个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大学生微型企业孵化园先后在这里建成;
2012年7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性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吹响了转型发展的号角。
2012年10月10日,学校召开“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活动工作布置会,在全校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方案;
2014年6月11日,学校召开转型发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转型发展理念;
2015年1月以来,我校“政校企”联盟、微软IT学院、首家“校中厂”和“厂中校”相继成立……
2016年初,我校经自治区教育厅批准正式列为广西整体转型试点高校……
从转型发展观念的提出,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从育人平台的搭建,到课程设置的改革;从传统课堂的讲授,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
近年来,我校根据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主动对接地方产业、行业的需求,不断深化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立足梧州,服务“一区一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和珠江——西江经济带),辐射两广,面向东南亚,为加快“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转观念 凝聚转型发展共识
在探索转型发展的路上,学校党委、行政首先在引导全校各级领导干部、教职工员工转变办学观念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讨论、调研考察。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加快转型发展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
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多次组织专题学习,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领导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国家、自治区、梧州市近年来出台的国家关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曾合改革,引导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加快转型发展的有关文件、通知精神,进一步统一学习领导班子的思想认识,思考学校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在2012年11月28日学校召开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专题研讨会上,学校党委书记唐耀华指出,我校必须高瞻远瞩,在深刻的认识基础上更好地把握应用型人才培养,勇于应对挑战的思想准备;要找准应用型人才的破口,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找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突破口;全校职工不要停留在理论层面上,要积以积极的责任心投入到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
时任校长李丰生强调,应用型人才的职业活动是知识和技能的应用综合应用,应用创新和集成创新,达到高素质、实基础、适口径、重能力、能创新的诮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人才的应用特色、行业特色、地域特色。
在2014年6月学校召开的转型发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动员会上,校长杨奔指出,把我校建设成应用技术大学是大势所趋,在转型中发展是我校的不二选择,我校应迎接挑战,顺势而为;抢抓机遇,积极转型。要深刻理解转型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和现实意义;明确我校转型发展奋斗目标,争取用五年时间(2014-2019),初步搭建起应用技术教育办学体系,整体进入应用技术型大学行列。抓住机遇,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在全校全面铺开。各二级单位、部门先后召开会议,围绕不同专业、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展开讨论,加深对转型发展的认识和明确未来发展目标。
期间,学校印发了《梧州学院转型发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活动方案》,先后组织开展了7次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讨论成果汇集整理成《梧州学院转型发展大讨论文集》、《梧州学院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之实践》、《梧州学院转型发展学习资料汇编》和《他山之石──部分高校转型发展成功经验》等学习成果。
随后,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全校中层干部、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到黄淮学院、常熟理工学院、九江学院、重庆文理学院、百色学院、钦州学院、贺州学院等区内外兄弟院校参观考察,深入梧州市工业园区、重点企业调研,邀请中山大学原校长黄达人、重庆市教委副主任牟延林等专家学者到校作专题讲座,组织参加全国、全区各种转型发展高层论坛。
经过一系列的专题研讨会、思想大讨论和考察调研,应用型人才培养观念深入人心,转型发展逐步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
强师资 夯实转型发展基础
学校着力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学校利用各种培训途径培养“双师型”教师,目前共有“双师型”教师122人。学校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加强学术梯队、教学团队和学科平台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水平。修订完善了《梧州学院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管理暂行办法》、《梧州学院外聘教师管理暂行办法》,启动了“高端人才引进计划”。两年来,学校新增教师53人,其中引进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人,具有工程背景教师7人,具有行业背景7人。
学校加强人才的引进和人才培养相结合,鼓励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和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或研究机构访学。2014年1月至今,学校选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19人,派出访学6人;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中,我校派出教师到企业、机关挂职40人,取得工程、经济、财务等适用于实践教学的中高级职称的教师有22人。
抓教改 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
我校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和评估专家整改回访为契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实现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在稳步推进思政课、公共体育课、公共外语课教学改革的同时,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全面推进课程教材、教学实践平台、教学监控和评价体系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夯实课程改革基础。与广西师大出版社合作对应用型教材建设工作进行立项,引导和鼓励各专业(或专业群)编写应用型教材。
全面启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工作。2014年,我校2个专业群被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广西新建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首期试点专业群;同年,学校学校将电子商务、软件工程、产品设计(首饰设计方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4个专业列为校级转型发展试点专业,法学、学前教育、商务英语3个专业为培育专业。同时,学校全面推动各专业(群)对2014、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融入行业对从业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并在专业课程中加强了行业的知识应用等,让合作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在培养方案中开出相应学分的行业课程供学生选修,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缩短毕业生工作适应周期;三是在基础课程中增加实验实践学时以增强学生工程应用意识。
在推进教学改革方面,学校从2014级学生开始,围绕“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大力推进公共课程改革。包括思政课采取的“理论讲授—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英语课采取的“分级考试—分层次教学—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分类型教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公共体育课采取的以“太极拳与太极文化”为主,拓展其他体育门类、健康养生、文化艺术等内容的改革;在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各专业对相关的行业企业进行了调研,邀请了行业企业的有关专家参与方案的修订,参与专业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加大实践教学比重,使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契合行业企业的需求。
强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改革,让创新创业教育进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创新,截止目前,全校共开设创新创业教育直接相关课程17门;落实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载体,搭建“四创平台”;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编制了《梧州学院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试行)》等规定,创意创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分阶段培养,项目立项和中期检查邀请行业精英指导,项目结题标准重视过程能力评估,不以成果定结论。
与此同时,学校大力加强教学、实践基地建设。2013年以来,学校先后建成了远程教学观摩实验室、学前教育综合实训室、电拖实验室、钢琴实训室、电脑音乐实验室和舞蹈实训室等实验室;力学与材料工程实验室、机械设计实训中心、数字化设计制作实验室、数字媒体实验室、过程控制实验室、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实验室等项目建设正处在招标阶段。同时,我校加快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程,与深圳远恒佳教育集团、梧州市旭平饰品公司、深圳市鹏微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校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共增加了3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搭平台 探索协同育人新机制
2015年,学校成立“政校企”合作联盟。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市教育局、梧州市科技局等10多个政府部门、88家企业代表成为联盟成员。同时学校制定了《梧州学院“政校企合作发展联盟”行动章程》,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设计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建教学团队、共建实验平台,把社会资源转化为学校育人资源的协同育人新机制。
2016年4月,我校与梧州市委宣传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联合培养新闻专业人才。
开设“协同育人大讲坛”。2015年3月开始,学校首办第一期协同育人大讲坛,广泛邀请政府、高校、企业专家到校讲课,让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的需求、产业的转型和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推进转型发展。截至2016年5月,“协同育人大讲坛”已经举办了5期讲座,受到社会及学校师生一致好评。
创特色 构建应用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深化学校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学校探索、构建了地方政府、企事业深度参与的多元化(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其中包括行业学院、“厂中校”、“校中厂”、“电商实战”、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六种有效的协同育人新模式。
行业学院模式。2015年5月,学校正式挂牌成立了微软IT行业学院,与微软公司在传统产业转型创新、IT 人才培养、智慧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开展合作。IT学院在课程内容设置、培养模式上完全根据微软公司的要求进行,采用理论和实践一比一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无缝对接
校中厂模式。2014年9月,学校与广东河源天生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达成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意向,在学校建设“协同育人基地”,创建“校中厂”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由企业负责提供相关设备、生产技术以及产品订单与销售,师生参与新产品设计与生产。合作双方共同负责日常生产管理,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
厂中校模式。从2014年9月起,学校与中船华南船舶机械有限公司、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和梧州中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署协议,将“教室”搬到企业,创办了“厂中校”。 目前,已与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有限公司、中船华南船舶机械厂等十几家企业共同开发了4个专业的5门课程,完成了4个试点专业的课程体系模块化改革。
“电商实战”模式。学校与阿里巴巴、广东蛙人网络科技公司、梧州市网商协会等企业结盟,建设梧州市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外包服务实践基地,为梧州市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电子商务整体服务平台。实践基地对接梧州市工业园区的跨境电子商务的真实项目,同时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提供了实战机会。
创业育人模式。学校利用大学生综合发展中心进行课程体系、模训体系、实践体系和行动体系“四位一体”的综合能力培养模式探索。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把学生党建工作融入大学生创业创新实践中,把学生党支部建在学生社团上,让学生把学习、实践、创新和创业有机结合起来。中心自2010年运行至今,已引进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340多个,直接参与的学生人数达11000多人次。其中,已培育大学生创业项目200多个,有100个已获得工商营业执照,25家企业已成功走出校园立足社会,成为名符其实的“学生老板”。2016年初,学校先后举办了首届创业青年跨界年度峰会和创新创业大赛。
社会服务模式。学校在“法律援助高校工作站”的基础上,深入梧州城市街道社区、县市乡镇,在基层法庭、派驻检察室、乡镇司法所建立稳定的法律服务工作站和长效的顶岗助岗、实习见习机制,让法学专业的学生充当法官、检察官、人民调解员、社会律师的法律实务助理,实行了“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促发展 服务地方能力明显增强
梧州市与粤、港、澳一水相连,是泛珠三角与泛北部湾经济圈交汇点,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梧州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被自治区定位为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的龙头城市和桂东南城镇群的核心城市,享有“绿城水都”、“世界人工宝石之都”美誉.我校升本以来,逐步形成“贴近业界、校地协同、东融西联、通江达海”的办学特色,学校围绕“北部湾大开发”、“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实施和梧州市人工宝石、再生资源、陶瓷、林产林化、电子、中医药、休闲养生等地方产业发展,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设立了艺术设计、制药工程、林产化工、电子信息工程等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紧密的专业。
学校发挥了服务地方发展的“人才库”、“智力库”、“智囊团”作用。学校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出谋划策,连续两次中标自治区人民政府面向全国公开招标的重大课题,学校参与梧州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编写,承接编写梧州工业园区、梧州进出口再生资源加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在梧州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十二五期间”,我校与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联合中关村软件园、中科招商集团、梧州市鸿图精密压铸公司、梧州市浩宇机械制造公司等多家单位建立联合研发基地。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梧州市“政校企”联盟。先后主办(承办)了“广西高校服务梧州新发展科技活动”“第四届广西发明创造成果展览交易会”等大型科技活动。我校研发的“环形全景成像处理系统软件”“蒙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西江船闸调度管理信息系统”“梧州市宏观经济监测预测预警管理系统”“KY-33、KY-57型自动磨石机、PGM-1双工位自动宝石加工机械手”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其中,我校的科研项目在地方政府推行林权改革和推广新型农业合作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发的“蒙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系统”使百万农民受益。“西江船闸智能调度系统”,提升了西江黄金水道整体通过能力,每年产生经济效益达10亿元。宝石设计与检测重点实验室经过几年建设,在宝石智能化加工、首饰快速成型、珠宝首饰设计、珠宝材料及检测等研发、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成功研发的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系列人工宝石智能加工设备,在行业内广泛应用。学校与地方共同申报专利16项,办理专利资助15项。目前已有11项取得证书。
获赞誉 转型发展初见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的转型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社会的认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2015年4月 我校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创新学生党建工作的做法得到了前来学校视察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等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肯定。
2015年,在中国教育报举办的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评选推荐中,我校报送的《加强政校企协作 实现合作共赢》入选广西推荐的4个案例之一。
在今年5月召开的广西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和转型发展工作推进会暨第二届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成果展示会,自治区高校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秦斌在总结讲话中对我校“探索构建了企业深度参与的复合型、创新型、创业型多元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梧州市政府、企业组建35个校企、校政合作平台。”的做法给予肯定。
提高了学校社会声誉。2015年普通高考招生录取,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线上考生满足率达100%,我校平行志愿一次投档最低分数线文史类为450分,理工类为380分,分别高于广西普通本科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70分和60分。转型试点专业和校企合作紧密的专业是考生报考我校的首选专业。
2011年以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人民网、新华网、广西日报、广西电视台、广西新闻网、梧州日报等中央和地方主流媒体先后对我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和转型发展取得的成效作了了报道,区内外近100所高校的领导、老师和学生代表到校参观交流。
[文:郑文锋、李远林/图:郑文锋]
梧州学院函授报名、梧州学院成人高考报名 |
下一篇::我校知联会成员到岑溪开展考察调研活动
- 关于黑河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有关安排的通知
- 学校召开2021-2022学年黑河学院学生工作第一次例会
- 艺术设计学院,公益小课堂,精彩大绽放
- 副校长田国忠到文学与传媒学院开展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认证工作专题调研
- 新疆科技学院领导来喀什大学考察调研
- 我校王程等4名教师和会计学院党委荣获安徽省高校“两优一先”称号
我有话说
成人高考
- 湖南成人高考,湖南继续教育
- 河北成人高考,河北继续教育
- 北京成人高考,北京继续教育
- 天津成人高考,天津继续教育
- 山西成人高考,山西继续教育
- 内蒙古成人高考,内蒙古继续教育
- 辽宁成人高考,辽宁继续教育
- 吉林成人高考,吉林继续教育
- 黑龙江成人高考,黑龙江继续教育
- 上海成人高考,上海继续教育
- 江苏成人高考,江苏继续教育
- 浙江成人高考,浙江继续教育
- 安徽成人高考,安徽继续教育
- 福建成人高考,福建继续教育
- 江西成人高考,江西继续教育
- 山东成人高考,山东继续教育
- 河南成人高考,河南继续教育
- 湖北成人高考,湖北继续教育
- 广东成人高考,广东继续教育
- 海南成人高考,海南继续教育
- 重庆成人高考,重庆继续教育
- 四川成人高考,四川继续教育
- 贵州成人高考,贵州继续教育
- 云南成人高考,云南继续教育
- 西藏成人高考,西藏继续教育
- 陕西成人高考,陕西继续教育
- 甘肃成人高考,甘肃继续教育
- 青海成人高考,青海继续教育
- 宁夏成人高考,宁夏继续教育
- 新疆成人高考,新疆继续教育
- 广西成人高考,广西继续教育
最新文章
- 1广西育才教育集团向学院捐赠
3月17日,育才教育集团与学院在三楼会议室举......
- 2我校召开党委常委会研究部署
为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新型冠状病毒感......
- 3学校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上招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高......
- 4我校组织参加全区教育系统学
4月2日下午,全区教育系统学校开学准备工作视......
- 5校党委常委会研究部署2020年
.TRS_EditorP{line-height:1;font-family:宋......
热门文章
- 1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
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
- 2广东肇庆市高校及文博界偕行造访
2016-11-17点击次数:198 作为广府文化论坛...
- 3德才并育 芳华人间——我校校歌芳
经学校党委常委会、院长办公会审定,我校校歌...
- 4桂林市第九届“读书月”活动启动
4月23日是第21个“世界读书日”。当天上午,...
- 5叶德明副书记带队到博白县开展合
近日,叶德明副书记带领学工部(处)、团委、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