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考
□校党委书记 邓党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驱动成为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创新发展不仅指向经济社会层面,同时也指向担当人才培养的教育层面。转型发展已成为“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的战略重点,作为地方本科院校,我校要想在办学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创新引领、转型跨越、质量支撑、内涵提升、特色发展。以创新为基点,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提高教育质量,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发挥特色优势,加强实践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度,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跨越和内涵特色发展,努力把湘南学院建设成为中国一流的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
坚持创新引领,完善创新机制,明确办学定位,坚守大学使命,涵养大学精神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傲然屹立,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一所高校要想在教育界脱颖而出,就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
地方高校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必须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地方经济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将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现实生产力,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发挥科研创新引领作用,激发以教师为主体的科研、教学创新能力,我校积极实施“三百工程”,借助校外的人才优势,在学校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应用研发团队。坚持产教融合,走产学研用合作办学道路,科研水平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不断增强。
地方高校要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必须明确建设应用型技术大学的目标定位,培养“应用型”、“技术性”、“地方性”的高素质人才。为了激发学生主体的实践创新能力,我校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对教学资源和教学管理机构进行整合,全面开启公共体育课、大学英语课、思想政治课、计算机课等公共课的教学改革。压缩课内课时,推进网络空间教学,积极开展“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活动,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同时,我校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免费提供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我校以“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办学路径,教师、企业的研发人员、学生成立研发团队,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瓶颈。
创新发展的核心是坚守大学的使命,涵养大学精神。我们要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应该在发扬传统的基础上,认清自己的优势,走自己的路。创新发展关键要用创新的思维、方式、成果来支撑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校是创新的源头和引擎,我们要夯实创新基础、提供创新动力。一是要对接社会需求驱动学科创新,二是要聚焦重点领域驱动原始创新,三是完善体制机制驱动协同创新,四是要着眼发展能力驱动学生创新。
坚持转型跨越,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路径,以应用能力提升为重点,大力开展应用型科研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这无疑是我校今后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的风向标。
“转型”,是指在由综合性大学向亲近产业、产教融合的应用技术大学转变;“跨越”,既有对自身的跨越,也有对同类地方本科院校的超越。2014年,我校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成为湖南省地方院校转型发展两所试点高校之一,在转型跨越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学校提出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路径,实现了办学理念、办学定位的转型。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实施“三百工程”,以应用能力提升为重点,多措并举建设应用型师资队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实践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面向郴州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学校大力发展应用学科,进行专业结构调整。
应当说,学校在转型上已经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跨越。但是要实现真正的转型跨越,学校应大力开展应用型科研,结合教学搞科研,结合产业搞科研,结合行业搞科研。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学校要结合自身条件和地方需求开展应用型科研,以高质量的科研应用成果服务社会,提升学校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要实现真正的转型跨越,学校应进一步提高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上下功夫,淘汰一批就业前景不好的专业,新建与市场经济相契合的相关专业。要实现真正的转型跨越,学校应加强开放办学,合作转型。目前学校先后与国(境)外的20余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与企业合作办学,共同联合培养人才取得长足进步,继续深化合作办学的方式、方法和区域是学校新的探索方向。
坚持质量支撑,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壮大高水平师资队伍
国家“十三五”规划明确了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地方本科高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树立科学发展观念,加强专业学科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优质师资队伍是提高地方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要加强专业建设
“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划分的专业门类,是高校中以相关学科为依托进行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专业建设的水平体现了一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
我校升本以来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较快发展,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目标,对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专业建设对接市场,鼓励积极申报新专业,截止2015年学校拥有了44个本科专业。但我校在专业建设上仍有不足之处。
我们要转变办学方式、办学思路,大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不断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创造附加价值的能力,以劳动力的技能升级来支撑产业转型升级。要建立对接产业链的专业体系,继续实施专业结构调整,主动调整淘汰报考率低、对口就业率低的专业。推进专业融合式改造,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相关专业以专业集群方式统一管理。优选发展应用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建设好工科、医学、经管、艺术与设计等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相关联的学科专业群,同时统筹考虑其它学科的协调发展。
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职业发展为主线,对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方式和师资结构进行全面改革。通过开设“双学位”课程、鼓励学生辅修第二专业、建立课程超市等方式,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新模式,探索建立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对接认证机制,邀请企业行业、用人单位参与课程设计与评价,全面推行基于实际应用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和虚拟现实技术应用。继续深入推进公共课教学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实施专业综合改革。
二要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水平体现了一所高校办学能力水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我校的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学科方向有待凝炼,学科结构和布局有待优化。要发展与湖南省、郴州市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相适应的学科专业,加强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凸显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通过重点培养和引进有影响、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建学科专业团队,通过项目引领、任务驱动,打造一批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培养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
以优势学科为龙头,凝炼学科专业方向,立足自身优势,确立学科主攻方向,不断增强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巩固现有省级重点学科的学科优势和学术地位,培育和申报国家重点学科,加大学科专业布局调整力度,加强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与提升,大力发展适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所需要的学科专业,积极设置新兴、边缘、交叉学科专业,重点发展应用性学科专业。省级重点学科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追踪学科发展前沿,争取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着力开展我省重大的战略规划发展研究和先进实用技术研究,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按照“统筹管理、分层建设”的思路,建立规划、实施、评估相配套的学科专业建设组织体系。切实加强领导和统筹,有序推进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着力提高项目管理的水平与效果。健全基于论证评估的专业准入和专业退出机制。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过程管理,有效推进学科专业的组织管理。
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先要树立科学的办学观念,即树立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观念。提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度,找准正确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办学方向,坚持规模、结构、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才能推动学校健康持续发展。首先,地方高校办学要与地方经济发展联系起来。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阶段,地方本科院校应当抢抓机遇,加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改变人才培养结构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解决学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其次,地方高校设置的专业要与地方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地方高校为地方产业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持,地方产业为地方高校转化科研成果、提供就业岗位。只有增设与地方经济特色发展相配套的专业,建构与地方产业结构相匹配的专业结构体系,地方本科院校才能不断发展壮大。
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是地方高校开展办学的基础。地方高校在办学经费、办学条件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加强教学基础设施建设需要积极争取政府的政策支持、经费投入。但是发展也不能过于依赖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与社会、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式争取多种方式的融资渠道。同时,地方高校还可以通过开放办学,引进外资等方式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需要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一是明确培养目标,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二是建立健全校企协同培养的体制机制,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将日常教学工作与企业运行机制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三是优化课程结构,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建构起“平台+模块”为基础的课程建设与管理体系。保证学生专业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平台课程学习,同时灵活设置专业方向或课程模块。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地方高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地方本科院校壮大师资队伍要以质量为中心。一是加大对名师与大师的引进力度。高薪聘用名师带动学科发展、专业发展和教师队伍发展。或是聘请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老师,形成优秀教师人才库。二是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对青年优秀教师进行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等。加大对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科研经费支持力度,加快地方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速度。三是不断优化教师学术环境、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特别是要改善教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工作环境,为他们安心科研提供必要的设备和经费支持。
坚持内涵提升,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科研特点、服务能力、文化品牌
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总体要求: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型的当下,地方高校迅速增长招生规模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然渐渐淡出历史舞台。地方高校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推动自身内涵发展。
在众多地方本科院校中,地方本科院校要合理定位、强化特色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地方高校的特色体现在与地方经济社会的密切相连。要摆脱“千校一律”首先要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调整专业结构,淘汰落后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需求相适应的新兴专业,建设好与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相匹配的学科专业群。以“校企合作育人、科教协同育人”为重点,制定地方产业需要的人才培养计划。要摆脱“千校一律”就要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立足区域发展,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优势,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市场,一方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一方面使高校的技术得到实际应用。要摆脱“千校一律”就要形成自己的服务特色。提升服务当地经济的能力是地方高校发展之基。地方高校要主动与地方政府、社会、企业合作共建,实现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和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对接。要摆脱“千校一律”就要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开展人文教育,加大特色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力度,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校园文化氛围。传承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是地方高校的历史责任。开展当地民俗文化、地方文化的教育与传播,促进当地文化遗产的保护。
注重创新,积极探索地方高校办学模式,在创新变化中谋取发展。地方高校要在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中跟上发展的步伐需要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引领”。积极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针对地方经济发展中重要和紧迫的问题,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如邀请业内专家、行业主管、知名学者、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派遣优秀青年教师到政府机构、企业挂职锻炼或兼职,选送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针对地方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型人才,转化学生的就业观念,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优化结构,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能否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优化专业结构,探索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的对接机制决定了地方高校的出路。地方高校在转型过程中都在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了不少新专业,但是不少新专业也不适合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高校只有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与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相契合,建构满足市场需要的学科专业体系,才能不断增强办学活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学科方向,改变以往封闭式的学科专业建设,让学科专业建设不仅遵循自身设置规律,同时遵循市场规律。整合优势学科,做强重点学科,搞活传统学科,将各个学科进行最大优化组装,构建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学科群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
坚持特色发展,实施“两步走”发展战略,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成功转型
高校特色发展,体现了一所高校的优质发展特征,是其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其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是通往创建知名大学的必由之路。
特色发展一定要和创新发展相联系,甚至可以直接说创新发展就是特色发展。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要想在发展中有一席之地,必须整合现有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现有的专业学科优势,积极改善条件,要采取扶强不扶弱,扶干不扶喊,扶勤不扶懒的原则,加大学科专业投入建设力度,做大做强现有的特色学科专业,为传统学科专业的改造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要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准确定位、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的原则,通过自主设计建设方案,推进培养模式、教学团队、课程教材、教学方式、教学管理等专业发展重要环节的综合改革,形成一批教育观念先进、改革成效显著、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点。
我们要明确办学发展定位,凸显办学特色。面对机遇与挑战,我们可以考虑实施“两步走”发展战略,用1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成功转型。第一步,初步建成亲近产业、产教融合的办学体系。在实现基础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的基础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出两个鲜明特色:学科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特色,在省内,同类别高校中起引领示范作用,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第二步,建成亲近产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学校。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学科专业布局更加紧密对接地方经济产业企业,结构更加合理,产教融合进一步拓展,科研能力和服务地方能力明显增强,以培养卓越工程师、卓越医(护)师、优秀设计师和管理精英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形成较强影响力。
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以创新为引领,努力形成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相关联的学科专业群和优势学科,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完成转型跨越的蜕变,这将是我校未来致力发展的方向。我们只要借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契机和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重大机遇,脚踏实地、奋发进取,一定可以在转型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崭新的路子。
编辑:曹永平 审核:胡小平
湘南学院函授报名、湘南学院成人高考报名 |
下一篇::级级传导干事压力 层层落实工作任务
- 关于黑河学院2021年秋季学期开学有关安排的通知
- 杨烨赴我校2021年本科招生录取现场指导工作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管理处组织教育硕士导师及研究生开展专题培训
- 我校召开2021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 图文浙江共青团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绍兴专题调研会在我校召开
- 推进数字化改革 建设智慧型校园
我有话说
成人高考
- 湖南成人高考,湖南继续教育
- 河北成人高考,河北继续教育
- 北京成人高考,北京继续教育
- 天津成人高考,天津继续教育
- 山西成人高考,山西继续教育
- 内蒙古成人高考,内蒙古继续教育
- 辽宁成人高考,辽宁继续教育
- 吉林成人高考,吉林继续教育
- 黑龙江成人高考,黑龙江继续教育
- 上海成人高考,上海继续教育
- 江苏成人高考,江苏继续教育
- 浙江成人高考,浙江继续教育
- 安徽成人高考,安徽继续教育
- 福建成人高考,福建继续教育
- 江西成人高考,江西继续教育
- 山东成人高考,山东继续教育
- 河南成人高考,河南继续教育
- 湖北成人高考,湖北继续教育
- 广东成人高考,广东继续教育
- 海南成人高考,海南继续教育
- 重庆成人高考,重庆继续教育
- 四川成人高考,四川继续教育
- 贵州成人高考,贵州继续教育
- 云南成人高考,云南继续教育
- 西藏成人高考,西藏继续教育
- 陕西成人高考,陕西继续教育
- 甘肃成人高考,甘肃继续教育
- 青海成人高考,青海继续教育
- 宁夏成人高考,宁夏继续教育
- 新疆成人高考,新疆继续教育
- 广西成人高考,广西继续教育
最新文章
- 1教育部1+X证书老年照护职业技
为深入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
- 2阳光伴晚志愿者协会与天元区
2020年11月12日,在这个温暖的日子里,湖南中......
- 3手把手教学,湖南中医药高等专
(开幕式现场) 11月13日-15日,湖南中医药高......
- 4深入学习贯彻新规,对标党支部
11月17日下午,公共课部党支部全体党员同志在......
- 5机关后勤党群党支部开展支部
11月18日下午,机关后勤党群党支部全体党员干......
热门文章
- 1学院参展“2016年留学中国职业教
3月25日,“2016年留学中国职业教育与...
- 2我的湖大故事黄天泽“二等公民”
1972年返湘省亲期间,曾专程到岳麓书院旧地...
- 3副院长钟健、黄镇才一行到竹儿岭
5月11日,副院长钟健、黄镇才带领学院教务处...
- 4护理系2017届卒业生参加庆祝中国
7月30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
- 5高水平论文抢鲜看MBL实验室张晓兵
对细胞内相关蛋白酶的原位成像检测具有非常...